让孩子初中住校,你舍得吗?吴刚【专题名称】家庭教育导读【专题号】V2【复印期号】2011年09期【原文出处】《妇女生活(现代家长)》(郑州)2010年7期第4~6页【编者按】许多工作繁忙的父母都会选择送孩子去上寄宿学校,让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得到专业照顾。不过孩子要踏出这第一步可不容易,平日里娇生惯养的小公主、小皇帝们能独立生活吗?没有家长的指导,他们如何应对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没有网络、电视的干扰,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定会好吗?单调的生活会不会导致孩子厌学?更重要的是,学校管理能代替家庭教育吗?除了掏腰包支付寄宿费,家长还能做什么?什么都不做可能意味着什么都要担忧,毕竟教育不是买家具,付了钱就可以在家坐等商店送货。本期“特别关注”将与家长朋友们共同关注孩子们的“寄宿生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小学数学老师林女士近两个月来总是心神不宁,因为她的宝贝儿子今年小升初,她在考虑要不要让孩子住校。此前,她从未让儿子离开过自己。她让儿子在自己任教的小学读书,每天带儿子上学、放学,课间操时在学生队列中寻找儿子的身影,一切都已成了习惯。可是,这个温馨的习惯看来是保不住了。为了让儿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林女士打算送他上一所示范性中学,而这所中学远在20公里以外,只能住校。一想到以后只能在周末见到儿子,林女士就有些烦躁。“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学校的饭菜能保证营养吗?我看呀,连卫生都不见得过关。还有,寝室里吵吵闹闹的,能睡好吗?睡眠不好可是要影响长个子的啊!”林女士的焦虑溢于言表。林女士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今年读高二的常家轩一提起住校就来气:“我是住校的受害者!我妈身高1.65米,我爸1.75米,再看我,才1.62米,都是初中住校营养跟不上给耽误的啊!长个子这事,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学弟学妹们千万别重蹈我的覆辙。寝室环境就更别提了,晚上9点半熄灯,11点半还有人讲故事、聊天,不想听都不行,精力再旺盛第二天上午也犯困。”寄宿中学的硬件真的如此糟糕吗?初二男生张易断然否认:“苛求食宿条件,是娇气学生的矫情!条件再好也赶不上家啊!再说,条件真的赶上在家了,那还叫什么锻炼?住校的好处可多了,省出时间可以用来做作业、打球,同龄人交往更多,还能学到很多在家学不到的东西,比如洗衣服、管理财物、遇到麻烦自己解决等等。家长们常说,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可是到了放手的时候又舍不得,真不知道大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初一女生吴佳妮则说:“住校再苦也比不上上课外班苦。我老妈有‘报班癖’,给我报过英语班、奥数班、作文班、古筝班、游泳班,还有我最痛恨的舞蹈班,课余时间排得满满的,我根本没有时间玩。现在我住校,这些课外班都没办法上了,真是爽歪歪!以后上了高中,我还要住校,坚决不给妈妈欺压我的机会!”性格内向的陈笑言完全同意吴佳妮的看法,在一旁插话:“我也喜欢住校,因为我不喜欢听妈妈唠叨。”某寄宿制中学校长段先生的看法是,学校的硬件条件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学校与学校之间差异很大。“家长在为孩子择校时,应当考察学校的教室、食堂、宿舍、操场等场所和设施以及校园外的环境质量。不过,”他话锋一转,“再好的条件也不能满足家长的要求。说白了,只要孩子离开家,家长都会不放心。这可以理解,毕竟孩子只有12岁,但是,孩子的心理需求家长也应该理解。12岁左右的少男少女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心理波动很大,既渴望独立,又惯性地依赖父母,迫切需要一个过渡性的环境,而住校正好满足了孩子们这一心理诉求。有些家长过于纠结学校的硬件条件,其实是在找借口不让孩子独立。有趣的是,家长认为学校伙食不好,于是在探视日给孩子送来学校禁止的汉堡、可乐等垃圾食品和碳酸饮料,让老师们哭笑不得。”心理咨询师朱博士支持段校长的观点,他补充道:“初一的孩子对父母有依赖心理,反过来也成立,家长也依赖半大不大的孩子。正如溺爱孩子其实是宠爱自己一样,如果家长特别不放心孩子,不妨扪心自问:孩子真的需要优厚的生活条件吗?我是害怕孩子受苦还是不会打发不需要每天照料孩子的无聊时光?”看来,是否让孩子住校,学校的硬件条件不是问题,问题是父母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