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1章 第4讲 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配套试题(含解析)中图版VIP免费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1章 第4讲 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配套试题(含解析)中图版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1章 第4讲 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配套试题(含解析)中图版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1章 第4讲 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配套试题(含解析)中图版_第3页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4讲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建议用时实际用时分值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据此回答1~2题。1.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A.日月升落B.极昼极夜C.月相变化D.四季更替答案A2.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A.23小时56分B.24小时04分C.24小时56分D.24小时答案D(·太原模拟)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回答3~4题。3.若AB为昏线,则H地的区时为()。A.12月22日6时B.6月22日18时C.12月22日18时D.6月22日6时4.若DF为晨线,此时地球上有22日和23日,在东半球内属于23日的范围是()。A.20°W向东至160°E之间B.0°向东至160°E之间C.160°W向东至20°E之间D.0°向东至180°之间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可知,若AB为昏线,则H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再根据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或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夜)可知为北半球夏至日。第4题,若DF为晨线,则图中0°经线地方时为0时,其以东直至180°经线范围为23日;而东半球为20°W以东到160°E的范围,因此符合条件的选项为B。答案3.D4.B(·泉州模拟)右图中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图回答5~6题。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B.Q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C.为晨线D.为晨线6.此时北京时间为()。A.6日12时B.7日12时C.6日24时D.5日12时解析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则该图中心为南极点。由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可知Q点及P点所在经线是日期分界线,而表示晨昏线,把地球平分为昼、夜两半球,P点所在经线平分其中一个半球,据此可知P点所在经线为0时经线,Q点所在经线是180°经线;Q点与P点经度相差120°,根据经度数增大方向可判断P点的经度为60°W。第5题,P点的地方时为0时,则P点所在半球是夜半球,为晨线,为昏线,南极及其周围为极夜,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第6题,P点(60°W)的地方时为0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2小时,北京在0时经线以东,故北京时间应为7日12时。答案5.D6.B(·浙江文综,9~10)下图中,M为赤道与某一经线L1的交点,北半球任一纬线L2上两点Q1、Q2分别位于经线L1的东、西两侧。完成7~8题。7.若某日晨线和昏线分别经过M、Q1和M、Q2,且Q1、Q2的经度差达到最大值,则()。A.Q1、Q2间地球表面上的最短路线经过北极点B.M、Q1之间连线与地轴相交C.M、Q1、Q2三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上D.Q1、Q2两点的直立物日影分别朝西、朝东8.若两个不同日期的晨线分别经过M、Q1和M、Q2,且Q1、Q2与L1之间地方时差不等,则Q1、Q2()。A.可能同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B.可能都位于东半球C.不可能在同一时区D.不可能出现在1至6月间解析第7题,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中晨昏线的判读与应用。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画出如下图所示的简化图。若某日晨线和昏线分别经过M、Q1和M、Q2,且Q1、Q2之间经度差达到最大值,即为180度,这时Q1、Q2间地球表面上的最短路线经过北极点,M、Q1之间连线与地轴不相交,M、Q1、Q2三点也不位于同一经线圈上,Q1、Q2两点的直立物日影都朝北。第8题,若两个不同日期的晨线分别经过M、Q1和M、Q2,且Q1、Q2与L1之间地方时差不等,则Q1、Q2不可能同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可能都位于东半球,也可能在同一时区,也可能出现在1至6月间。答案7.A8.B(经典题)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甲同学打开伞,抬头面视伞面内侧,顺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据此回答9~11题。9.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A.先偏右后偏左B.向右偏转C.先偏左后偏右D.向左偏转10.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①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②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③未模拟出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④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1.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地转偏向力有关的是()。①上海至纽约飞行航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②南亚地区夏季风的形成③直布罗陀海峡表层与底层...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文章天下+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种文档应有尽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