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建议用时实际用时分值实际得分45分钟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某区域对流层大气运动理想模式图”,回答1~2题。1.关于a、c两点的近地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c点近地面可能接近刚果河河口B.a点近地面可能接近亚马孙河河口C.c点近地面肯定是海洋D.a点附近海域受巴西暖流影响2.关于a、b两点近地面空气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a点近地面空气高温湿润B.a点近地面空气低温干燥C.b点近地面空气低温干燥D.b点近地面空气低温湿润解析第1题,从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此处为南美洲0°~30°S大陆东岸地区。第2题,a点亚马孙河河口,位于(0°,50°W)附近,地处赤道低压区,近地面空气高温湿润。答案1.B2.A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3~4题。3.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4.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B.南亚盛行东北风C.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解析第3题,根据①、②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知①为赤道低气压带,②为东北信风带,受两者的交替控制,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第4题,气压带⑤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当其被切断时说明陆地上为高压,北半球处于冬季,此时南亚盛行东北风,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流动。答案3.B4.B(·浙江宁波调研)图1为“世界某区域图”,图2为“风力统计曲线图”,其中两条对应图1中甲、乙两地,读图完成5~6题。5.甲、乙两地对应的风力统计曲线是()。A.—甲①—、乙②B—.甲③—、乙②C.—甲②—、乙③D—.甲②—、乙①6.甲、乙两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的原因是()。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②地形起伏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④海陆位置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第5题,两地都季节性受西风影响,冬季风力最大,但乙地临海且无地形阻挡,风力较甲地大,故D项正确。第6题,甲、乙两地主要受西风影响,风力差异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有关,与其所处的海陆位置有关,也与地形的影响有关。答案5.D6.A(·山东菏泽检测)右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读图完成7~8题。7.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B.甲、乙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C.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8.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B.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C.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D.甲、丙交替控制区为热带草原气候解析第7题,甲、乙可能同为极地东风带。第8题,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受其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答案7.C8.C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回答9~11题。9.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如果图中风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最不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A.①B.②C.③D.④11.如果图中风带和气压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①②③④图中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解析第9题,①为西南风,为北半球西风带,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处于偏北(北极圈以北)位置,因而可推知,①为夏至日;同理,根据风向和气压带可推知,②为夏至日,③为冬至日,④为二分日。第10题,根据风向可知,①②④图中都有西风带影响,都有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侯。第11题,地中海气候是由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而①②④图中都有西风带影响,③图中有副热带高压影响。答案9.A10.C11.B二、综合题(共46分)12.(·贵阳一中月考)读下图,回答问题。(17分)(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3)C气流来自________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3分)(4)气流相对上升的地区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