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移动通信公司增值业务发展战略分析5贵州移动公司增值业务的SWOT分析5.2优势分析A.网络优势通过自1999年8月1日独立运营以来多年不断的基础投入,贵州移动已建成了一个大规模、高覆盖、技术层次高的移动通信精品网络,公司下设9个地、州、市级分公司,76个县级分公司。经营网点遍布全省各地,自办和委托代办的移动通信终端销售、修理、交费、办理业务的营业点(厅)近4000个。网络已覆盖到全省100%的乡镇、主要风景旅游区和公路、铁路沿线。覆盖了全省县以上城市、全部乡镇、交通干线、旅游景点和人流密集区,在多个地区实现了无缝隙覆盖,可实现与116个国家和地区、200多家运营公司的自动漫游。B.品牌优势随着国内移动通信业的迅猛发展,“中国移动"这个企业品牌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总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对品牌形象的塑造和维护,提高了贵州移动在贵州省内的知名度。贵州移动目前经营的“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三个全国性品牌和“神州行大众卡(黔中游套餐)’’、“神州行本地卡’’、“神州行大众卡"、“移动商务座机’’等地方品牌在大多数移动用户中也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和忠诚度。C.人才优势企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与新兴的电信运营商相比,贵州移动在长期的发展壮大中,已经形成了一支基本功扎实、业务熟悉、专业知识过硬的人才队伍,这是贵州移动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贵州移动充分地利用了自身的人才优势,充分调动企业人员的工作热情,激发他们的潜能,从而了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D.业务先发优势在无线数据增值业务应用上,贵州移动已形成了较高知名度的“移动梦网"品牌,通过“移动梦网”业务,客户可以随意享受网上定制、信息点播等多元化、个性化信息服务。贵州移动还推出了基于手机的“WAP”和基于笔记本、PDA终端的“随E行’’两种无线上网方式。“随E行刀业务是中国移动面向商务人士、集团客户推出的无线上网服务,它以GPRS/WLAN两种形式接入互联网和企业网,获取信息、娱乐和移动办公等。此外,为了支持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举办,2008年4月1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8个奥运会主办城市,启动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中国标准”TD--SCDMA社会化业务测试和试商用,其号段为157。标志着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3G)标准TD的商业化应用正式起航。使中国用户最早面对面的通过中国移动的TD-SCDMA了解3G,贵州移动虽然不在这次试商用的城市之列,但是作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的一员,移动集团在3G业务上的先发优势毫无疑问会给贵州移动在3G的推广上带来推广的便利。5.3不利条件A.用户结构不平衡、低端用户离网率高.目前,中国移动的高端用户市场已经饱和,低端用户基数较大。并且在低端用户数量迅猛增长的同时,移动单机收入(ARPU)却在下滑,量收不同步。中国移动预付费用户约占总用户的44%,且预付费用户通话、传送信息及其他服务的时间也下滑了111%,中国联通预付费用户更是占其新增用户的70%以上。2007年中国移动全网月均离网率约为3.53%,个别省超过6%。究其原因,主要是神州行、动感地带等低端客户群对号码资源的依赖程度不高,离网成本较低。与神州行、动感地带等低端客户市场不同,全球通客户群定位于高端客户市场,对号码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忠诚度。B.营销渠道缺乏提供优质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贵州移动的营销渠道数量多、规模小、极不规范,鱼龙混杂。这样的现状就是使贵州移动管理的难度加大,不可避免的出现管理上的许多漏洞,一旦在某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就会对贵州移动的整个形象造成不良的影响。比如,从事批发业务的专业店数多,没有区域限制,关系松散,对下游代办点的控制能力弱,容易造成价格混乱、恶性削价竞争和“冲货"。C.2.5G数据业务的技术差距工业和信息化部虽然于2009年1月7日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标志着我国移动通信行业正式进入3G竞争时代,但毕竟面临3G终端设备换代、业务推广、用户使用习惯等过渡的诸多问题,所以就目前而言对移动增值业务还是主要由2G和2.5G的网络提供支撑。联通的CDMA无线上网最高速率可达153.6Kbps,稳定状态下的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