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身来,以童心看孩子童心是什么?明代后期杰出的哲学家李贽在他的《童心说》中提出:“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一、蹲下身来,走进孩子的世界孩子的世界是湛蓝的天空,蓝的令你心静。孩子的世界是碧波荡漾的海洋,透彻的令你心醉。孩子的世界是洁白无暇的云朵,皎柔得令你心颤。天空的湛蓝,大海的清澈,构成了一道璀璨多姿的风景线,这就是孩子的世界,象挂着雾珠的尖尖荷,罩着一层朦胧的面纱。只有当你蹲下来与他们在一起时,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二、案例描述1、调皮大王的“苦恼”一天早上,我们班的调皮大王于丁丁又被小朋友告状了。只见月月跑过来说:“老师,丁丁真坏,他把娃娃的衣服弄坏了。”“老师,丁丁他打我。”“老师,丁丁不让我玩。”我一看,原来丁丁正拉着亮亮的手,不让她串项链珠呢。于是我轻轻地走到丁丁身边,蹲下身来说:“丁丁,发生什么事了,能告诉老师吗?”他眨眨眼睛,不说话。“是不是因为有其它的小朋友在啊?那你悄悄的告诉老师好吗?”他眼睛看着我,小声的说:“老师,小朋友都不喜欢我。我想和他们一起玩。”原来是这样啊,我微笑着说:“那为什么不告诉老师呢?”见他不说话,我又说道:“老师有办法让小朋友都喜欢你的哦。你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方法啊?”这时,他腼腆的说:“老师,我想知道的。你有什么好办法啊?”我故意卖个关子“丁丁真的想知道吗?”“我真的想知道。”“那丁丁耳朵过来,老师悄悄的告诉你。”他开心的把耳朵凑过来。“老师,这样可以吗?”我点点头,“当然可以,相信老师。”丁丁走一步,回头看看我,走一步,再回头看看我,我微笑着给他做出加油的手势。他轻轻地走到亮亮旁边,拉着亮亮的手小声地说:“亮亮,对不起,我能和你做好朋友吗?”亮亮甜甜地说:“可以的。”丁丁看着我,开心地笑了。他又走到月月的身边,帮娃娃穿好衣服,说:“对不起,我弄疼娃娃了。我下次再也不欺负它了。我们能做好朋友吗?”“好的。”月月开心地说道。丁丁高兴地跑过来,在我耳边轻轻地说:“老师,他们都愿意和我做好朋友了。”“老师没骗你吧,你们小朋友都愿意和你做好朋友的。丁丁,小朋友都和你是好朋友了,我们能不能再去欺负他们啦?”他看着我,低着头说:“不能。”“那丁丁应该怎么做呢?”他不说话。“那老师看丁丁的表现喽!”“嗯,好的。”他开心地融入了小朋友中去。2、纯真的童心记得在一次关于“快乐的小朋友”意愿画中,孩子们都专心致志地画着,有的画了爸爸妈妈一起放风筝,有的画了吃肯德基,有的画去游乐场玩,一幅幅画面生动而美观,我心里正暗暗高兴时,忽然发现林林的画面色调暗淡,黑漆漆的一片,隐约有几个小朋友也是缺胳膊少腿的。如果是在学习《纲要》精神之前,我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批评一番,但这时,我控制了自己的情绪,我想:他这样画一定有自己的理由。我蹲下来,轻轻地问他:“你为什么画这些,你画的是什么呀?”林林神情严肃地说:“老师,你知道吗?美国正在打伊拉克呢!”停了一会,他用手比划着画面上黑色的线条继续说:“这些炸弹把房子都炸掉了,小朋友们没有家了。你看,这个小朋友还受伤了呢,他的手在流血。”在他手指的地方,确实夹杂着一些红色。“老师,他们多可怜啊,我们救救他们吧!”孩子说着激动起来,眼里竟含着泪花。”他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深深地感染了我,我欣赏地看着他的画,使劲地点了点头。我知道,孩子每一个细微的量变,都在积累和孕育着伟大的质的飞跃,而我们的理解和宽容,欣赏和赞许,则是促使孩子加速前进的动力。我试想,如果当时我心不在焉,如果当时我不予过问,如果当时我加以呵斥,那么我将失去一个绝好的教育契机,我将可能泯灭一颗善良纯真的童心,甚至可能将一个未来的政治家、社会家、画家扼杀在萌芽状态⋯⋯三、案例分析班里调皮的孩子,对于每个老师来说,都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当我们静下心来去想一想,也许他的这些做法只是想表达一下自己,引起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