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第四十一中学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2012年秋季学期,我区普通高中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校积极开展高中新课改各项工作,推进新课程改革。现在,高中新课改工作已经落实三年,第一届新课改高中生将于2015年参加高考,接受考验。现将三年来的高中新课改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意义学校成立了由彭百阳校长牵头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课程改革工作。通过教职工大会、学生大会进行动员、培训和宣传,让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统一思想,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内涵,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课程改革有序推进,健康发展。1.加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为了认真开展高中课改,学校充分利用教职工大会、教研组活动等时间,通过自学、讲座、座谈和交流等形式,认真学习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使教职工深刻领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措施,不断确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和质量观,牢固树立主体教育、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创新教育和实践教育理念。2.统筹规划,理顺工作思路。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认真梳理推进课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学校实际明确推进课改的工作措施及效果要求,规划三年的课程设计,为推进课改奠定良好基础。3.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学校成立由校长、主管副校长、教务和教研部门负责人、各学科负责人等组成的课程指导委员会,负责课程管理,决定课程开设,指挥课程开发等有关课程建设的重大问题。成立学科课程小组。学科课程小组的核心成员为本学科骨干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建设能力。研究本学科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开设及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出课程开设的具体安排和教师任课建议,为学校排课提供依据。成立学生选课指导委员会,下设若干学生选课指导组,研制《学生选课指导手册》,解答学生和家长的选课咨询,为学生和家长提供选课建议和方案。建立与高中课改相适应的工作制度、责任制度、督查制度、评估制度等,保证高中课改工作落实到位。4.优先安排,提供经费支持。根据实际需要,我校安排课程改革专项经费,用于教师课程培训工作。二、加强培训,提高师资水平,为课改提供最基本的支撑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师资队伍的水平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我校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采取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岗前培训与过程培训相结合、专门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课例分析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方法,坚持开展通识培训、课标培训及教材培训。三年来,分别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各类培训300多人/次,为高中新课改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课改前培训1.管理人员培训。彭百阳校长、主管高中教学韦焕扬副校长、教务处周瑷辉主任于2011年8月16日至8月19日参加在南宁举办的全区高中新课程通识培训班学习。2.管理项目培训。彭百阳校长、主管教学韦焕扬副校长、校务办谢仕联主任、教务处周瑷辉主任、科研处阮文堪主任、政教处李银英主任等六人8月份参加南宁市教育局组织的“学校高中新课程管理项目”培训会培训。3.通识培训。2011年10--12月,我校安排高三年级(即将教授高一年级)教师40人参加通识培训,了解高中课程改革的课程内容、结构、学习方式、评价、管理等方面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从而自觉形成了新课程所期望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教学观、管理观和评价观。4.全员培训。2012年暑假期间,我校组织拟担任秋季学期学科教师39人参加广西教育厅主办的全区普通高中学科教师新课程标准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基本掌握了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要求及校本教研的模式,确保所有参加实验的教师参与新课程培训。5.学科骨干教师培训。2012年6月16日至7月8日,我校派出李孙甲、凌剑荣等14名骨干教师参加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高中新课程各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6.校本培训。①2011年9月6日在全校教职工例会上,由彭百阳校长作全区高中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及教务主任新课程通识培训班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