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寺小学高效课堂科学学案(B版)主备:张列翠审核:苏花丽年级:四年级编号:1课题:《骨骼》课时一课时【预习导学】(时段:家庭学习时间:20分钟)1、预习课文。2、知道人体骨骼由206快骨头构成,它极硬又结实,可以生长。【课堂导学】一、学习目标:1、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2、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3、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二、导学过程:策略流程自主研习内容学法时间合作交流内容学法时间展示反馈内容方发时间点拨整理知识生成规律总结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直接导入(4分钟)小组讨论学生汇报。一知识生成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课件展示)板书课题:骨骼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28分钟)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2.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3.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观看人体骨骼的X光照片)4.读一读:人2.学生交流方法实践活动: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3、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4.动手做: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出示人1、学生汇报交流。2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3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二、补充:人体内骨骼系统中的数量由年龄决定。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因为,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骨会合并在一起。例如,婴儿刚出生时,其头盖骨分为许多块独立的骨,随着人体不断地生长发育,独立的骨合并在一起,形成了较大的头盖骨。2.小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一般共有206块骨头。这体的骨头共有206块,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5、体验:人体骨骼系统的作用体骨骼教学挂图,比一比:你拼对了吗?)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拓展延伸(6分钟)1、拓展: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1、个别同学谈自己的体会记录好自己的发现结果,为交流做准备。1、补充归纳知识要点。(颅骨保护着脑髓和感觉器官;胸骨和肋骨保护和支持着心、大血管、肺等重要器官;盆骨等保护和支持着消化、泌尿、生殖器官)多种器官。1、小结: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持躯体、塑造体形、保护内脏器官等。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与结果巩固检测(2分钟)汇报: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总结自己这节课的收获。教师小结。三、板书设计骨骼一身有206快作用:支撑躯干、支持运动、保护内脏.特点:硬、结实、可生长,骨髓造学细胞【达标训练】1、完成《学习与评价》第1——2页作业。【课后反思】:骨骼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都知道其存在,但又都没见过,让学生多摸一摸,可以增加感性认识,数一数骨骼是数量,拼一拼骨骼的结构分一分骨骼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通过触觉来感受骨骼的存在,帮助学生形成骨骼的概念,认识骨骼的作用。在宏观上认识骨骼。在实践方面:人体的骨骼不能直接接触,但动物的骨骼我们很常见,让学生对动物的骨骼展开研究,摸一摸,看一看、刻一刻、折一折,通过一系列实践、体验活动,指导学生间接地熟悉人体骨骼结构与特点,体会人体的骨骼系统的构成与作用。东仁堡小学高效课堂科学学案(B版)主备:张列翠审核:苏花丽年级:四年级编号:2课题:《关节》课时一课时【预习导学】(时段:家庭学习时间:20分钟)1、预习课文。2、能够通过活动身体找出一些主要关节的位置。【课堂导学】一、学习目标:1、认识关节的运动作用和缓冲作用。2、认识一些关节的类型和运动方式。3、知道有了关节,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认识铰链关节、旋转关节、鞍状关节球状关节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