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探究与思考歌唱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内容之一。笔者在多次的听课以及在与同行老师的交流中发现:现在以歌唱教学为主的音乐课已经很少或根本就上不下去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今天,我们就就着初二教材中的歌唱内容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学唱并唱好这些作品进行探讨,谈谈自己在音乐课堂声乐教学中的一点探索。一、音乐课堂唱歌教学的现状:教材现状:新版人教教材中,所学唱的歌曲都是简谱而不是五线谱,简谱视唱更加简单,但是,简化了对五线谱的专业认知。在实际歌唱教学中,教会一首歌曲只需要二十分钟,剩下的时间学生做什么?教师能不能把学会歌曲作为唱歌教学的最终目的?根据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从音乐学习的角度入手,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把感受与鉴赏作为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学习与相关文化的学习领域,体现了音乐学习的客观规律以及对发展学生创造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大胆重组教材,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必须重视歌曲学习前后的教学。课堂状况:从事音乐教学和参与教改十几年来,观摩过不少的音乐公开课,在唱歌教学这一内容上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这样两种现象:第一种情况,教师通过多种铺垫与各种手段巧妙地引入歌曲教学后,却往往只唱了两三遍,就开始了为歌曲加入乐器伴奏,创编歌词,创编动作表演,唱歌教学草草过场,没有把唱歌教学真正落到实处。第二种情况,教师在指导学生演唱时,往往只是很表面化地告诉学生要把声音竖起来,要注意咬字、吐字,声音要有气息支持,要把咽喉打开,要调动共鸣,要唱得有感情等等。却看不到老师是如何指导学生做到这些要求的也很少有针对学生歌唱实际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作出处理与解决的。给我的感觉是也许教师自己也没搞明白应该如何把声音竖起来,如何才能使我们的声音有气息支持,有共鸣,怎样才能做到吐字清楚不含糊……学生们往往也是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如此唱歌指导等于形同虚设。可以说在现今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也许是一个最薄弱的环节。学生状况:在中小学唱歌教学中,很多学生不敢当众唱歌,有的对当众唱歌表现出极其紧张、害怕;大部分学生唱歌时面无表情,声音无力,嘴巴呈蠕动状,似在背书;二、歌曲教唱环节中努力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歌曲的引入学生对所学唱歌曲喜爱,才能产生浓厚的学唱兴趣,积极投入学唱歌曲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特别注意到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进入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我认为有一点我必须要做到:就是一定要把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我的课堂中来。那么,在实际的操作中,我尝试过用下面的形式把歌曲呈示给学生:1、听,在听的基础上视作品的特点而变化,例《牧歌》。2、看(看画面,展开想象)-说(说感受以及自己的音乐创造)-听(听词曲家的理解),例《走进西藏》等。3、听伴奏音乐-听范唱。听伴奏音乐感受乐曲的表现速度、基本情绪、音准、节奏,听范唱,整体感受作品。这种进入方式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要求他们有静心聆听的好习惯。例《雪绒花》、《唱脸谱》等。2、教师的范唱教师的范唱尤为重要,特别是范唱要以清唱为主,教师范唱时要把学生当成亲切的观众,要怀着热情富有感情地唱,贴近学生缩短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这就要教师离开琴,走进学生,和学生面对面的唱歌,把歌唱的技巧,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亲切的态度充分表现出来,以感染学生,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发展其积极丰富的情感,同时教师还要激发孩子学唱的兴趣发挥孩子的主动性促使孩子和教师一起歌唱。现场亲切自然的表演会让学生觉得老师马上要教的歌曲离自己并不遥远,自己还是可以驾驭的。我也曾经把一些很有感染力的艺术家的表演给学生感受,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调高难以跟唱、高难度的声乐表现技巧反而让我的学生们在歌曲面前退缩了。因此,在歌唱教学中,我主张自己范唱:自然大方的姿态,从容的呼吸,清楚的吐字,准确的旋律和节奏把握再加上饱满的热情,把歌曲尽量完美的展示给学生。3、伴奏1)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