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季节遇见美的培训——参加南宁市教育系统管理干部领导力提升培训班的学习体会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严妹灵吹面不寒杨柳风。四月的上海,冷冬之后梅雨季之前,最好的季节。有幸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南宁市教育系统管理干部领导力提升培训班为期八天的学习,得以见识名家名师风范,并实地考察上海两所名校,近距离感受先进发达地区的教育理念与文化品质,接受智慧的理论学说与科学管理方法的洗礼,耳濡目染,受益匪浅。无论从学校管理还是个人发展看来,正所谓“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见了对的培训”,不仅使我们能够正视两地教育存在的差距,更唤起更多的教育使命感和改革的信心。一、课程设计合理,体现了系统性与针对性的结合作为教育队伍的一员,提升管理能力水平离不开学习和充电,而以怎样的态度参加哪些课程培训无疑将直接影响效果。鉴于管理干部领导力提升需求,课程专门安排了专题讲座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形式,为学员精心准备了先进教育管理的认知,科学精细的实操应用以及名校考察交流的营养大餐。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局长王浩关于“信息化助推区域教育转型发展”的报告,使我们惊叹于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三化”的精准定位,使问题解决更聚焦,策略更有效。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在于支撑教育公平和优质的双向发展,服务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发展,服务教师的教学改进,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王局长通过学生电子成长档案、教育精细化管理建设、电子书包试验、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建设以及数字化校园建设五个项目案例,立体呈现操作方法与效果,使我们明白,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需作系统整体设计,并通过多方协同、流程再造、核心评价等举措,共同助推教育改革的行动热潮。上海建明中学前校长、特级教师程红兵以“创建有文化含量的智慧课堂”为题,为课堂教学三层次(规范课堂、高效课堂、智慧课堂)分别作出具体诠释,同样以案例方式深入浅出,风趣启迪。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党支部书记倪继明通过党支部书记的定位与作用讲座,一改党支部只做政治思想工作、高高在上的面貌,而是善于细节融入、制度融入,使党建工作扎实落地,体现出学校党建工作的本质要求与创新精神。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吴刚教授以“教育品味与学校文化的重建”为题,指出学校文化是一条活动着学校情感、社会习俗和行为的河流。吴教授的“产品要创新,学校要做旧”理论直击事物本质,对重建学校文化的做法作出系列具体指导,如把校史挂在墙上或展示在学生经常可以看到的地方,学校文化要与社会结构转型相相配对考虑,学校规划应与学校文化相统一。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黄丹副院长关于“学校文化的整体规划与实施”讲座,富于IBMA授课特征,实操性较强。他指出,文化是一种群体本能,并分别以海尔、哈佛、谷歌、广西燕京漓泉啤酒公司岗位标准设定以及各校校训等案例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五阶段(觉醒、定位、1设计、有形化、固化)及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进行解读指导。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法学博士郭庆松教授就“学校党建科学化与青年教师培养”专题进行轻松幽默却富于启迪地解读,他指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以及十八大提出的“四个全面”和“三个自信”,解读简明扼富有新意,对党建工作提出“目标规划,党员‘亮岗履职’,‘五联(党政联议、队伍联培、工作联推、家校联动、绩效联评)工作法’以及加强机制建设的方法路径。郭教授观点鲜明、逻辑严密、诙谐幽默、语势铿锵,对形势研判清晰,对政策解读精准,在轻松愉悦中传递辨证思辨的正能量:管理干部不要做愤青,而要能够客观理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上海东方讲坛特聘讲师、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郭永康教授以“让我们说得更好”为题,结合演讲的“十二个得分点”,通过正反案例指明话题的思路、层次、纲要、遣词、态势等方面要求,其绘声绘色、朗朗演说极具言传身教效应,对激励学员发愤练习,树立良好公众演说形象产生很好的示范效应。上海实验学校东校王玮航校长为我们呈现了“现代学校管理与探索”的真实案例,述说该校由弱到强的10年建校历程,从办校初期仅招到20多名学生走到了今天3000人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