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化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摘要:传统的教育方式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已不是学生的乐趣,而是成为一种负担,如何把学生从死气沉沉的教学环境中解放出来,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关键词:创新教育悬念式探究式实践创新自主探究有位名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人的教育,应该把教育看作是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和沟通的过程,要确认生命的思想性和人的能动性”。创新教育,正是这一种教育,它并不是要强扭什么,而是要使原本因生命存在而充满内在生机的教育,从被传统的教育弊端造成的“沙漠状态”,重新回到“绿洲”的本真状态,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是教育的“生态工程”,是教育的反扑归真。在现在这个充满各种竞争,饱受着各种压力的社会中,学生的心情变的更加沉重,缺少了以往的微笑、幽默、欢乐,课堂成了一潭死水。作为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要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学习,身心得到发展,最大程度上锻炼自己,铸造自己,感受学习的成功与快乐,那么,如何使学生主动、活泼的学习,从而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呢?一、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环境古人云:“有疑则有问,有问则有学,有学则有知”,可见“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怀疑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良好的学习氛围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开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其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学习活动之中。1、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在做练习或解答问题时,往往受原有知识经验或思维定势的影响,对遇到的新问题想当然的进行分析,从而导致错误的结果。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所受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一种孕育着疑难问题而又引人入胜的情境,使学生进入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的状态,然后因势利导的指导学生去追根寻源,进行探索,培养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后,为了让学生明白金属活动性顺序只是一般规律,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可以“前换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学完这一节后,我问学生:“金属钠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吗?”学生回答:“能”。我说:“你们肯定吗?”学生回答:“肯定,因为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铜的前面,所以肯定能置换出铜”。1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我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于是在课堂上当即演示这个实验,然而,实验事实证明并没有铜析出,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与学生原先的答案产生了矛盾,这一悬念式情境使学生感到无比惊讶,迫切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2、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教师根据已有的认证结构和思维水平,在探索化学规律的过程中,设置一系列彼此相关,循序渐进的探索性问题,通过连续提问,使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例如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在学生已知道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变色的事实后,让学生大胆猜测,其它的酸能否使紫色石蕊变色呢?在通过实验验证后让学生明白酸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之一规律,最后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不同的酸,却都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呢?经过一系列问题探究后,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理解了酸的化学性质,而且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欲望,训练了思维的深刻性二、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传统的课堂是教师的“一人堂”、“一言堂”。认为教师津津乐道,学生鸦雀无声的课堂才是好课堂,殊不知这样的课堂严重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结果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的乏味无聊。创造性课堂是学生的群言堂,是展示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教学艺术的神圣殿堂,是真、善、美和谐统一的整合场所,是知、情、意多向交流的互动系统。所以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人人动手的机会,给予人人成功的条件。1、还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古人也曾说过:“学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