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区幼教心理健康教研培训儿童日常行为问题的处理方法——暂时隔离法李雪梅医师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电话:13928929802qq:24974718872015.5.14父母面对的问题当您三岁的孩子想为所欲为但又不能时,他就打您,而您也曾施以训斥、体罚,但其行为却有增无减,愈演愈烈;当您四岁的孩子乱发脾气,甚至在大庭广众也是如此,您厌烦她的行为,但您对改变他的行为感到无能为力。各种苦恼的父母苦恼绝望的父母:这类父母感到他们的孩子无法改变,并且总产生不良行为,因此放弃对孩子的管教。非对立的父母:这类父母刻意避免与孩子对立,有时很害怕因对孩子提出任何要求而将失去孩子的爱。当听到“我恨你”“你是个坏妈妈”之类的话时,父母就彷徨了,管教孩子的意愿也被削弱了。精疲力尽的父母:他们看上去似乎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处理活动过度或行为不良的孩子。有些父母可能是单身家长,要整天工作。精力不充沛的父母经常会有短期或长期的抑郁症状。内疚的父母:这类父母因孩子的行为问题而自责,当他们试图去惩罚孩子时尤其内疚。他们会变得更被动,对孩子更放任。相互妨碍的父母:有时当你试图管教孩子时,您的配偶可能会加以阻止。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您们双方应就孩子应该达到的行为目标进行交谈,达成目标一致。困境中的父母:婚姻问题、财政问题以及其他生活困境有时会成为父母的重负。必然影响对孩子的管教,这时您应该请教专业人员或您的社会支援。您被诸如此类的问题困绕着感到心身疲惫吗?也许你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父母。作为一名医生,我接触许多经历了挫折与失败的父母个案,而这些受挫折的父母晚上也躺在床上思索,渴望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有关儿童教养与约束的行为观点在理解儿童以及帮助儿童改变行为方面是非常有用的。利用行为矫正原理能给您提供一些方法、技巧、程序或策略来改进孩子的行为。就改善儿童的行为而言,您应感到乐观。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儿童研究报告表明,应用行为矫正的方法,可减少50%—90%的问题行为。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对这些方法深信不疑。这些方法,易学又有效!现在,不妨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使用一些新的方法与技巧来教养孩子,您会发现自己是个更称职,更快乐的父母。教养孩子的原则为什么有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少产生行为问题,而有些孩子对父母来说却始终是个问题?奖励——塑造和决定了孩子的行为。奖励又被称为强化物,它们强化着行为。当您的孩子因某一具体行为而得到奖励时,那种行为则被加强或强化了,意味着那种行为在以后易于发生。因此,如果您的孩子表现出使您高兴的某项行为时,一定要给予经常的奖励。请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奖励良好行为(及时且经常)不要“无意中”奖励不良行为惩罚某些不良行为(但只用温和的惩罚)三个原则奖励良好行为(及时且经常)儿童积极地听从大人指令、自己穿衣、与别人分享玩具以及做家务,是想通过这些活动来获取父母或其他人的注意和奖励,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经常地、充分地奖励孩子的良好行为。那么,您应该用那种奖励呢?下面列出了孩子喜欢的奖励。社会奖励活动奖励物质微笑拥抱拍肩关注抚摸鼓掌赞许的目光表扬“干得好”讲故事游戏看喜欢的节目请小朋友到家来玩去公园特别的点心冰激凌球书气球CDVCD零花钱(大孩子)孩子喜欢的奖励社会奖励对于加强儿童的行为是非常有效的,而且更便于父母使用。奖励必须在孩子表现出良好行为后立即给予才有效。不要“无意中”奖励不良行为这可能是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最常犯的一种错误。妈妈教会了明明哭哭啼啼三岁半的明明经常想要引起妈妈的注意。有一次在妈妈很忙时,他就开始哭。妈妈无法忍受,就停下来训他,然后问他怎么了。于是,明明学会了若想引起妈妈的注意,首先要哭,然后接受温和的训斥,这样,就可以得到妈妈的关注——关注对于三岁半的明明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奖励。例同样,明明也教会了妈妈在他啼哭时给予关注,当妈妈给予关注时,他就停止啼哭,以此奖励、回报妈妈。任性——是因为父母无意中奖励了不良行为并致使该行为成为一个严重问题。孩子的哭泣、发脾气常令父母沮丧、生气,为了停止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