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活动:大熊的储藏室设计意图:《大熊的储藏室》是一本有趣的数学绘本,通过有趣的童话情景,巧妙地把幼儿阶段的分类知识融入到绘本故事中。中班上学期的幼儿在已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开始能对具体事物进行概况和分类,但概括分类的水平还很低,因此本次活动目标的制定、环节的设计主要以绘本情节为主线,以感知与操作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力求通过活动让幼儿能够概括出食物的外部特征,根据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并感受分类的重要性,发展数学思辨能力。活动目标:1.在看看、说说、做做中,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2.尝试概括食物的外部特征,学习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活动准备:1.绘本故事书PPT、日常物品分类PPT、颜色标记、大小标记。2.各种食物图片、操作纸人手一份。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冬天到了,有只大熊肯尼准备了大量的食物要放到储藏室里过冬。2.请幼儿猜猜大熊会在储藏室里放些什么食物。二、播放画面一至四,感知食物的外部特征1.师提问:大熊都准备了哪些食物?(引导幼儿说说什么样子,什么颜色。),大熊准备的食物可真多呀!于是它准备把所有的食物都要放进储藏室里,可是储藏室堆不下了,大熊决定整理一下。2.师提问:要怎么整理呢?谁来帮大熊出出主意?小朋友想的办法真不错!我们来看看大熊是怎么做的。大熊说:让我来把所有的东西都分类放吧!三、播放故事画面五、六,概括颜色特征,认识颜色标记。1.师提问:大熊是怎么分的?是按什么进行分类?(颜色)大熊把食物按颜色分成了几种?(红、黄、绿三种)2.认识颜色标记。代表红色,代表黄色、代表绿色。3.游戏:找错误。大熊按颜色分,好像有一个错了,谁来把错误找出来?大熊按颜色分类,可是这个方法好像不太合适,储藏室放不下。四、播放故事画面七、八,概括大、小特征,认识大小标记1.师提问:这次大熊是按什么进行分类?(大小)2.认识大、小标记。3.游戏:找错误。大熊按大小分,这回大熊分对了吗?谁来把错误的找出来!大熊按大小分类,可储藏室还是放不下。五、操作活动:帮大熊按颜色、大小特征给食物分类师:大熊按颜色、大小分,都遇到了困难,那我们来帮帮大熊吧。1.交代要求:桌子上有许多大熊带来的食物,请你把大熊的食物既按颜色又按大小来分一分。2.示范操作(集体与个别),根据操作纸上的标记进行分类。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看清标记进行分类。4.讲评,展示幼儿分类结果。六、继续阅读故事,了解二次分类的方法师:小朋友真能干,根据食物的颜色、大小两个特征帮大熊把食物进行了分类,可是故事里的小猴子还有另一种方法来帮大熊分食物呢,你们想知道吗?1.阅读故事后提问:小猴子用了什么方法?第一次用了什么方法,第二次呢?2.小结:小猴子第一次是按食物的颜色,第二次是按食物的大小,这是一种二次分类法,我们以后会学到的。七、观看日常物品分类PPT,了解分类在生活中的运用1.观看PPT,师:运用分类的方法,使大熊的储藏室看起来整整齐齐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地方要用到分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2.师总结:原来分类有这么大的用处,让我们回到教室把图书、玩具等物品分一分,理一理,让班级看起来更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