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输在起跑线演讲稿评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高三政治教学网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最近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口号,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千百万家长。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口号,没有经过科学论证,且可能误导几代人。一个人的成长不是短时间的,是十几年几十年的,就如同跑马拉松,一开始在起跑线上就绷那么紧,能跑下来吗。可是这种似是而非的观念,几乎成为“集体无意识”了。“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最时髦的口号。这句口号何时被叫响,现在无法考证。在我记忆里,这句口号最初被媒体和各种教育论坛提及,大致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那个时候,各类特长班、兴趣班方兴未艾,在宣传它们对孩子的种种“好处”时,“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一句很直白、很有说服力的动员令。很快,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接受了这句口号,并照搬实践,各类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的特长班、兴趣班,现在已成为“80后”、“90后”的共同记忆。在教育理论中,“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没有理论基础的——这与重视学前教育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完全不同,是从小对孩子进行知识训练,而从教育的本质看,教育本不追求输赢,而应立足完善每个人自身,所谓“因材施教”。每个受教育者绝不能放在一个教育竞技场上比拼输赢,分出“成功者”和“失败者”。这些是基本的教育常识。那么,“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为何会如此传播广泛呢。简单地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是一个教育口号,而是一个商业广告,这是一个与教育产业化同步成长、发育,却没有随着教育产业化被抨击而消亡的广告用语。叫响这个口号的,是举办特长班、兴趣班的一众教育机构,他们以帮助少年儿童成为杰出人才为“宗旨”,利用各种大众媒体宣传“如何赢在起点”,最终成功说服家长们掏腰包。这个口号的奇妙之处在于,虽然没有经科学论证——不能第1页共2页确认赢在起点就会赢在终点,但引导家长对孩子早投入、早抓孩子的知识教育,却是没有风险的。毕竟,教育的成效还与个体的差别有关。资料显示,这个口号已经深入人心——市场分析人员认为,学前教育的市场规模在2013年将达到990亿人民币。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