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我们身边每一颗闪亮的星星——《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杨陵区第二幼儿园陈红师院培训学习的几天,我有幸同来自杨陵和铜川的各位同仁一起看了一部《地球上的星星》印度电影,这是一部探索孩子内心世界的影片,对我震撼很大。突然在一瞬间明白了一句话的真正内涵“世界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也许会因为我们的态度决定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地球上的星星》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伊桑,他有着读写障碍症,却被认为弱智,后所幸被一位名叫尼克的美术老师发现及时帮助、鼓励,展现绘画天赋,重拾自信的故事。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我们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作为老师,如果我们无法发现孩子的潜在的力量、能力,至少我们可以给他们更多的耐心、温暖和更多的爱;作为家长也一样,让我们给予孩子更多一点的关爱吧,我们的爱是孩子接受的第一缕阳光,会让他们一生受用。从尼克老师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和“真教育”。影片《地球上的星星》中尼克老师针对小伊夏所采取的一系列教育行为值得我反思的几点是:1、每个孩子都是特别且相异的,认识到每个孩子发展的独特个性;每个孩子是不同且独特的。我时常在想,人的出生与发展却是怎样的一种“神奇景象”:它赋予了我们每一个人不同的天分,所谓的“天赋决定论”仅仅是那些遗传带给我们的与生俱来的改变,却不能影响我们今后个人的发展,更不能影响未来的我们究竟是“怎样的我们”。教育发展的真实目的(亦或是“真教育”)在于让每一个孩子能在“自由的心灵”上成长。尼克老师认识到小伊夏的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问题,并适时地予以矫正和恢复,使得小伊夏最终得以重回“正常孩子”的群体之中。从尼克老师与小伊夏有关教育行为的互动中,我看到了所谓的“真教育”——“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2、以人为本,爱心感化教育每一个孩子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沟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对于李刚这样的学生,要敞开心扉,以以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师爱去温暖他,以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进不足。3、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引导教育孩子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老师要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落后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正确引导。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人和他同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从而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一个好学生。4、教育过程中家长所扮演的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决定了其应更多地关注孩子心理层面真正的需求,亦或是关注孩子成长中细节,释放孩子的天性。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是爸爸妈妈以及老师甚至是社会大环境精心栽培的花朵。而如今,在我们被充满竞争与功利的现实世界所疲惫时,常常听家长对孩子说:“我什么都不用你干,你还学不好,你到底想干什么?”能不能别用怀疑亦或是批判的眼神来看待他们?能不能别用责备的口吻来怒骂他们?能不能别用刚愎自用的气焰来打压他们?殊不知,他们是我们的希望——未来我们能留下的唯一的希望。给了他们沉重的使命和任务,就无须再增加他们成长的包袱,须知,轻装简行。孩子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礼物,看着他们从出生时皱巴巴小巧可爱的样子,到一点一滴茁壮成长的身影,无不充满对未来的希冀。教育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耐心和关心的,良好的结果是需要良好的方法来辅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