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无极限合力赢未来——家校沟通的有效策略黄陂区前川一小张兰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这短短的一段话,多次出现“一致”、“同样”、“志同道合”这样的词语,旨在向我们强调家校形成同步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是孩于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这个整体中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分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班主任与家长之间加强沟通、合作,对儿童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那么,班主任和家长之间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形象。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不是创设出来的,而是靠班主任自身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打造出来的。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首先要勤于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内涵,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其次还要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举止文明高尚,行事光明磊落。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和家长信任你,亲近你,从而进一步去感染他们,影响他们。二、创新沟通渠道,纵横驰骋有余。与家长的沟通有很多渠道,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方式:1、定期地召开家长会是教师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教师指导家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家长会上,可以将自己的教育目标、思路公布,将自己的教育方法传达,家长们也能互相交流。但家长会毕竟开得少,所以单靠家长会是远远不够的。2、创办班报,建立家校联系。可以通过班报开辟“家教指南”版块,对家庭教育开展有效指导,还可以在班报上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或记录班级重要事件,或告知家长近期需要完成的任务,注意的事项,让孩子带回家,家长阅读后还可以回信,这样的方式很有针对性,深受我班家长的欢迎。3、接送时面对面的交流。家长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时候,这正是我们与家长交流的良机。我们能把孩子当日或近几日的情况与父母交流,又能了解孩子在家情况,而且是直接地、近距离地与家长接触,便于我们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家庭即他的生长土壤。这种沟通也是非常有针对性的,虽比不上家访了解地系统深入,却以“短、平、快”为长,很有实效。4、现代通讯交流。接送时的交流固然好,但是涉及到因父母上班而无法接送的家庭,要想经常联系就可依靠现代的通讯工具了,电话,手机,短信,“校信通”,这些方式方便、及时、有效。学生考试得了好成绩,发个短信报喜,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师的关注;学生身体不舒服,及时打个电话通知家长,家长会觉得老师工作细致,孩子交到老师手上放心;假期里家长来询问有关学习的问题让我感受到肩头的责任……电话等的交流,虽比不上面对面来得真实与自然,可是却能随时随地,又能应对突发事件,是一种灵活的沟通方式。三、掌握沟通技巧,把脉对症下药。1、沟通前要有充分的准备(1)每接替一个新班时,我都会详细了解学生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以及家庭中主要的成员,特别是父母的姓名、年龄、职业、工作单位等。这样,具体而详尽地掌握了学生家庭的“第一手资料”,以便日后与家长的联系。(2)对于有准备的交流(家访、面谈),应在未见家长之前考虑谈什么话题、以什么样的方式引入、分清主次,见面时才能有条不紊地聊天、交换意见,从而实现预定目标。而有的时候,我们与家长的谈话,更多的是不期而遇。鉴于此,我们班主任心中要时刻装着全体学生,心中有一本学生的“明细账”,无论是哪位家长,也无论什么时候来访,都能对该生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地就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交流。一次我在街上与家长偶遇,很自然地聊到了孩子的情况,这时我就把孩子的学习、纪律、交往等方面的情况简明扼要地说给家长听,让家长感动不已,说我比他们当家长的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让家长充分感觉到了老师对孩子关注。2、沟通时要以“诚”相待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