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单元的主题是感受科学家们的科学精神。《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但它与很多同类型的文章有所不同,这篇文章以“美丽”为主线,写出了居里夫人为了科学事业,以自己美丽的容貌为代价,体现了她美丽的心灵和人格,实现自己最高层次的人生价值。学习这篇课文不仅仅是认识居里夫人,了解她的事迹和科学精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敬重像居里夫人这样为科学献身的人。【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读课文可以从文章中感受到居里夫人的外在美,了解到居里夫人为人类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也能从语言文字中初步感受到她的一些可贵品质,如执着追求、献身科学、淡泊名利等,但还是缺乏深度,这需要进一步走进文本研读课文,深入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特别是对她高远的追求、人生意义的发现等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作重点来研读体会,让学生在充分研读的基础上感悟到她的内在美,从心灵深处敬重她的人格精神。【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过程与方法:1、在品味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深刻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2、读、悟结合,体会居里夫人坚定执着、为科学献身淡泊名利的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理解“美丽”的内涵,引发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教学重难点】重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难点: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丽。【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预设】一、激情导入,走向“美丽”1.谈话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世界人民都敬仰的伟人。她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也是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她就是——居里夫人。2.板书“跨越百年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问题预设: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二、初读课文,感知“美丽”。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2.指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默读课文: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设计意图: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只在于容貌,而在于为人类作出伟大的贡献,学生很不容易把握文章的线索和思路。此环节的设计设计旨在将“美丽”作为本课的切入点,以“美丽”带动学生纵观全文。】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品味美丽①居里夫人的外表美指名朗读相关语句,谈出对该句的体会和认识,在感悟的同时,结合看图,相机进行朗读指导。过渡:居里夫人的美仅仅表现在外在的美吗?【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语句了解居里夫人的外表形象美,为后边深入理解她的内在美打下基础。】②居里夫人的内在美。指导学生抓住全文有关语句进行朗读、感悟,注意读悟结合;教师及时进行点拨、提升和概括。(1)重点品读下面语句。预设1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预设2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居里夫人执著的探究精神。)预设3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