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教材年级:四年级学科:美术形式:整册教材姓名:单海亮时间:2014年2月阳光课堂系列材料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一、美术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美术课程突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2、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3、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4、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二、本学段基本要求:1、学段目标:新课标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造型表现”“欣赏评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个领域设定阶段目标(1)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2)尝试从形状与用途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用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3)欣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中外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等多种形式描述作品,表达感受与认识。(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展示,并发表创作意图。在本学习领域的学习过程中不要求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活动,探索各种造型方法,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要突出趣味性和游戏性。2活动建议(1)用写生(含速写)、记忆、想象和创造等方式,,进行造型表现活动。选择各种易于加工的媒材,运用剪贴、折叠、切挖和组合等方法,进行有意图的造型活动。(2)选择身边的媒材,学习运用撕、剪、刻、折、叠、编、卷曲、插接、描绘等方法进行简单的工艺制作。(3)搜集我国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年画、传统纹样、皮影、面具等),并了解其中的特点或寓意,进行交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我国民居建筑的特色。(4)根据诗歌、童话、故事或创设某一情境,制作纸偶、乐器、皮影等作品,并进行表演,或举办集体生日庆祝等活动。3、评价要点(1)运用三种以上的方法,创作表达一定意图的立体作品,认识运用原色、间色和冷暖色。(2)关注物品的形状与用选的关系,从设计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知道3种或3种以上制作的方法,了解工艺制作的过程。初步养成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和追求创意的习惯。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和媒材。(3)积极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主动搜集我国民族、民间美术作品或图片知道2种或2种以上的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的主要特点以及作品的寓意。用恰当的词语、短句等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识别3种或3种以上公共场所中常用的图形符号。(4)积极参与造型辩戏活动,并乐于与同学合作。对媒材的形状、色彩和材质感兴趣,发现并收集身边可以用于造型活动的各种材料,进行联想和创作。积极动脑筋,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创作与展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谜。在活动前做好各种准备,并在结束时进行收拾整理。教材编写意图和体例1、纵观整册教材的编写是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为出发点,以必学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为基础,贴近学生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力图做到富有情趣和启发性,让学生学会自主、主动、合作、探究活泼地学习,自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美术实践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2、整册教材的编排体例体现为突出美术元素的封面,具有名画欣赏内容的封二,教学内容的设置,带有插图的目录和具有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