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主题单元设计的路径分析——周永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因此,体育课堂应该是流淌着情感,能动的课堂,激励评价的课堂,更应该是紧密地和学生的生活联系的课堂。教育教学的改革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我组织、自我调控、自我探索等自主学练活动,人只有在自主活动中才能不断积累社会经验,增强感悟能力,提高主动性。体育教学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设计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体育与生活的关系,体会体育就在身边,感受体育的趣味和作用。怎么让学生带着所学的体育知识走进生活,在应用中体验、验证与发现,在教学中,不同的层次水平的同学怎样都能展示自我,各尽其能,相互启迪,各有所获?笔者一直是在实践中追寻着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体育教师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在当今这个弘扬以人为本的时代,关注每一个儿童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赋予教学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体育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体育活动的主体,这就是新课程下、新时代下我们所要极力倡导的体育教学“生活化”。一、小学体育主题单元设计策略(一)主体性策略1.自主选择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的教学设计是在对学生进行分析,把握学生基础状态与学习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的,强调充分挖掘学生内部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每一节课留15分钟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学生可以自创,也可以参照教师提供的教材内容(跳绳、踢毽、玩纸牌片)练习。2.互帮互学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确认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对于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还可以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他们成为课堂的小老师。随着多元信息渠道的畅通,学生探究知识的渠道很多,我们理应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操作方法:(1)课前布置学生挑选感兴趣的活动(跳皮筋、纸牌片、跳方格的玩法),自由组合成4人一组,其中一人是小组长。(2)分工合作寻找玩法,也可在父母的帮助下寻求玩法。(3)教学展示。请几组上来同时表演,教师进行组织工作。(4)每堂课教师上20分钟主教材,剩下的15分钟由学生2人一组合作活动,还有5分钟教师讲评。“互帮互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展示自我,各尽其能,相互启迪,各有所获,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课堂教学不再沉闷、呆板。(二)生活化策略体育生活化是体育积极融入人们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生活所需的体现。要实现小学体育生活化有效发展,仅仅依靠教材是不够的,教材毕竟是相对静止和有一定局限的,学生的生活则是丰富多彩和动态的,因此,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1.模拟生活情境,增强生存能力体育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体育素材,创设某种特定情境,设下悬念,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究,积极地发现生活素材或情景,使学生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主动参与体育的探究性学习,养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例如:水平一一年级《爬行》的教材,就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把爬行教材的设计重点放在通过语言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上。老师利用体操长凳,让学生模仿各种小动物爬行,在宽松环境下,学生欢快自主地进行练习,教师对所模仿的动作不作具体规定,而是引导学生通过互相模仿、比较和讨论,琢磨“爬行”的主题。为今后学习队列体操中的高姿与低姿爬行打下基础,也为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需要打下基础。2.模拟生活情境,解决环保问题环境污染是目前人类面临十分严峻的全球性问题,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少年儿童是环保建设的生力军,怎样将环保这个社会化问题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呢?在设计“快乐的小足球”主题单元时,我根据水平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废报纸”作教具,自己设计障碍物,用有趣的练习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运球过障碍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开拓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