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语文》节选张晨晖【理论阐释】《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修订稿的实施建议中新提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思维能力是整个智慧的核心,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参与、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动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一个人是否聪明,有无智慧,主要就看他的思维能力强不强。语文学科,是要学生掌握语言、学会用语言来进行交际,并把思维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学生掌握了语言这个工具,学会了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并以语言为工具表达思维结果的本领才能学好其他学科。为此,我们说让学生学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发展学生语言思维的能力,是语文学科特有的任务。在语文学习中开展思维训练的有利条件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来看,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和语言两者互为依存,密不可分。语言的准确性体现思维的明晰性,语言的条理性体现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连贯性体现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思维的形象性。语文能力,从它的结构要素来说,主要有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思维能力训练,如果忽略这一点,学生就会有口无心地听,不得要领地说,浮光掠影地读,词不达意地写。如何在语文学习中开展思维训练呢?那也必须渗透在听、说、读、写之中,因为听、说、读、写全面训练、互为促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首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在阅读的认读阶段侧重训练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对段落、篇章有个整体的感知,侧重概括和综合的训练;在阅读的理解阶段侧重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的能力,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1见解;在阅读的鉴赏阶段侧重训练学生思维的联系性,通过联想训练,指导学生发现“此”与“彼”的关系,并对此做出自己的评价与判断;在阅读的创新阶段侧重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通过想象、推理等训练,克服从众心理和思维定势,多角度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其次,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在积累写作素材时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敏捷性;在审题、立意时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审题准确,立意深刻新颖是写作成功的关键;在构思、写作阶段训练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在选题、立意上,使学生克服“从众心理”,改变单一思维模式,力求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在表达方式上要灵活运用。再次,在听、说交际训练中进行思维训练。听话时要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说话训练可以着重训练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另外,我们要正视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不能把思维训练放在一个过高的位置上,思维训练是一切学科都要承担起来的任务,语文学科只是其中众多学科中的一个。语文学科的主要目的是形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是它的一个辅助作用,不能为了训练思维而训练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绝不能单独进行,而要与其他语文实践有机地融为一体。【案例1】:《风》教学片断(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颜宏京)1、理解诗歌含义。师:(学生读完诗歌)诗歌第一句是写风——生:风能吹落秋天的树叶。师:第二句是写风一一生:风能吹开二月里的花。(下面两句的理解同上)师:你觉得风怎样?生:风很有威力,能掀起千尺高的浪涛。生:我觉得风变幻无常.每个时候、每个地方的风都不一样。生:风也很美,春风能吹开许许多多的花朵。2、体会诗歌妙处。师:这首诗虽然连题目不过21个字,但细细体会,其中有很多的妙处,你能谈谈你2的想法吗?生:这首诗虽然写风.但整首诗中不见一个“风”字。生:每行诗的第三个字都是数字。生:每一行诗都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幅画。师:说得很好,继续读,继续想。生:诗中有许多词用得很好,比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