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内容摘要: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的和要求,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实施有效的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学会学习,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不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评价的过程还可以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英语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恰当地调整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英语课程标准》提到:“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是本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传统的课程是以教材为核心,以知识为体系构建而成的。新的课程观则是以能力要求为目标,以主动性和实践性为特征,把教材的内容看作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从一味研究“如何教”,到关注学生“如何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对真实任务型教学途径的认识逐步深入,在教学中,设置真实任务,学生们通过用英语做事情、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语言能力,并在真实运用中发展了语言。为了更好地实施真实任务型教学途径,激发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我在教学中辅助以教学评价手段,这种评价不是终结性的评价,而是多元化的形成性评价(formativeassessment),通过近阶段的实践,我称它为:激励性评价,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做法:一、明确激励性评价的意义和作用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为什么要进行激励性评价?单凭卷面成绩的高低就能评定学生学习的好坏吗?学生在“纸笔”的测试评价中,往往会惶恐不安,满头大汗,大脑紧张,就不能将他们本身的水平发挥的淋漓尽致了,这时需要尽力回忆所学过的全部东西。我们知道,一次次的考试,只能使少数高分学生满足,多数人没有乐趣,只能让学生产生焦虑和压力,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难以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苏霍林斯基曾说过:“每一个不及格的分数都会使儿童感到痛苦,对他来说都是一场莫大的灾难”。我认为,这样只是强调学习的结果,对学生学习过程欠客观性的评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压抑了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有碍于学生的发展。“不要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话是对的。形成性评价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程度,对他们的语言发展状态作出判断,对他们的学习尝试作出肯定,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形成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方面的情况,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信息反馈调整教法,让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反思。它有助于学生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平衡发展,它为学生提供的学习信息是全方位的、多层次和综合性的。二、玩中评,促进学生敢于用英语参与玩活动据调查,小学生每节课的有意注意力最多不超过8至10分钟,他们喜欢玩,喜欢唱歌、画画,喜欢表演和游戏;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探究和想象,所以教师要积极调动孩子的无意注意力,否则他们学习起来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反而会降低他们的兴趣。而事实上,教育应该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必须通过学习主体的积极体验、参与、实践,以及主动的尝试与创造,获得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儿童具有模仿力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好、心理负担轻、表现欲和创造精神强等特点,这正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优势,这种优势就是好奇、爱玩。福路培尔曾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在游戏的过程中,最能表现和发展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应引领学生玩中学会英语,学会用英语去玩,玩中评价。例如学习颜色时,我们就比一比,看哪个同学配出的颜色多,能用英语教大家配色;学水果评一评哪组做的salad好吃;看谁用英语玩ESWN(东南西北);学Funstory就要选一选“最佳配音演员”和“最佳编剧”等等,简单来说,玩中评价就是将用英语做事情娱乐化、竞赛化。试举一课例:在一个闷热的下午的英语课上,老师一进教室,感到教室的空气都是热的,同学们都像缺水的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