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看气质”演讲稿这两天,估计很多人都被叫做“主要看气质”的游戏刷屏了,或者自己就曾参与其中。我想问的是,这样一个游戏为什么会如此火。背后的传播规律是什么。人们参与游戏的心理机制又是什么。大家先来看一下游戏的规则:某人在朋友圈发一张自己的照片,并配上“主要看气质”的字样。如果有朋友点赞或者评论,那么发状态的人就可以通过私信要求那些点赞或评论的朋友,要么发一张自拍照并配上相同的文字,并且不准说明是游戏,要么给自己发红包。从传播的角度讲,照片具有自我披露的功能,“气质”隐含有戏谑的味道,点赞和评论则拥有了参与游戏的心理基础。这样一个游戏之所以能够快速蔓延,主要是满足了“病毒式传播”社交、娱乐、变异的要素要求,再加上社交平台本身所特有的传播方式,即通过朋友圈套朋友圈的方式实现参与人数的几何级增长。游戏通过社交平台扩散,人们参与游戏的基础是线下真实的社会关系。对于一个喜欢晒自拍照的人来说,这样的游戏根本就不存在问题,反倒是多了个乐子。对于那些不习惯在朋友圈晒照片的人,完全可以用其他搞怪、搞笑、夸张的照片代替,或者根本就不去理会。除此之外,参与者可以在不改变游戏本身的前提下对规则进行变通或修改,比如红包金额、配图的文字,使其变得更加个性化。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看,或许你正想发一张自拍照而苦于没有一个借口,或许你只是为了应付某个朋友的邀请而勉强为之,或许你对这样的行为有着莫名的反感……只是,当你收到或没收到一个朋友要求你参加游戏的私信时的感受,其实可以从某个侧面反映你们线下关系的真实状态,以及对彼此关系的心理期待。就微信朋友圈状态发布的技术而言,给谁看不给谁看,提醒谁看,都是可以控制的。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有人担忧的隐私问题,在技术上是可以部分解决的。若要说绝对的隐私,互联网上其实人人都是透明的。此外,照片作为一种图像,其构图、风格,第1页共21页以及背后想要表达的意思等,其实有心理机制在起作用。就游戏本身而言,如果你是游戏的被动参与者,点赞或不点赞、评论或不评论,接到朋友的私信之后,发不发红包、参与或不参与,都是具有选择权的;如果你是游戏的发起者,发布什么样的照片和文字,拥有选择权和编辑权,时间和空间是可控的,对于参与到你所组织的游戏中的朋友,你想邀请谁参加、不想邀请谁参加,也是具有选择权的。也就是说,游戏如何开始、怎样结束,都是根据你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决定的。每个人在这个游戏中,可以既是参与者,也是组织者。从某种意义上讲,游戏是人的一种本能。当一种游戏既有社交、娱乐的功能,又能使个体拥有主动权和控制权,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其为什么风靡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也有人会追根溯源,说该游戏起源于某明星新专辑发布的自拍照,暗指可能是一种网络营销的手段。若果真如此,这样的营销无疑是成功的。游戏的特质、传播的要素、心理的需求,加上社交媒体的属性,使基于游戏的传播和基于传播的游戏融为一体。至于商业宣传与社交游戏的伦理,那是需要另外讨论的问题。第二篇。主要看气质的美文摘抄校花、校草也是比较出来的。20xx年年末,“主要看气质”这句话刷爆微信朋友圈。原来是歌手王心凌新专辑中的一套吃汉堡丑陋造型,被网友评为“主要看气质”。一时间,明星们纷纷加入“主要看气质”阵营,引爆了全民跟风晒气质图。气质是什么。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显然,气质绝不是在朋友圈晒几张照片那么简单,它不光要有面子,还要有里子,有内涵,有深度。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戴上“气质好”的帽子的。曹操欲接见来自匈奴的使者,但自认为身材不够威武,不足以慑服匈奴人,于是命令身材高大的崔季珪代替他,他则拿着刀站在旁边充当侍卫。接见后,曹操派人去问使者:“你觉得魏王如何。”匈奴使者答道:“魏王儒雅的风采不同寻常,然而坐在榻旁持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啊。”这可能是史上最早的“主要看气质”段子。第2页共21页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旷达狂放,自由懒散,“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衣服也破破烂烂,但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