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一、学校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也很大。学校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这些条件和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校风学风不振、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方法不当、师生情感对立、同学关系不和谐等,都会使学生的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如不及时调适,就会造成心理失调,导致心理障碍。(一)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学校教育指导思想正确与否往往决定了一所学校的校风,决定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如教师为了学生能考出好分数,采取违反学生心理健康原则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措施,如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等,中学生长期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紧张状态,容易出现神经衰弱、失眠、注意力减退、厌学等心理行为问题。(二)教师素质学校对学生心理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教师的素质,因为教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同时也是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教师队伍的素质,如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情绪情感、个性和意志品质等,都对学生起着感染作用。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好的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教师还是行政人员,都应以建设和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为己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好的教师能利用心理学的原理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奖励和惩罚,因材施教;好的教师能接纳学生的行为,尊重学生的人格,乐于帮助学生;好的教师还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分享学生情感体验,能理解学生……要做到这一切,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三)学校人际关系学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学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证明,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的中小学生,必然充满归属感和安全感,其心理也会得到健康发展;相反,一个师生关系紧张,在班集体中遭到否定、排斥、冷淡,受不到平等对待的学生,必然会产生敌对、自卑、焦虑、恐惧情绪,这对其心理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四)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大类,这两种环境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都起着熏陶作用。从物质环境来说,校园的一草一木,每一个角落都应给人以美的感受,使学生从中得到教育和心灵的净化。学校心理环境包括良好的校风、班风以及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校风和班风催人积极上进,使人际关系和谐。这样的环境能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和提高。二、社会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等,这些因素对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其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严重地毒害着学生的心灵。特别在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广泛,各种社会传媒的作用越来越大,生活紧张事件增多,矛盾、冲突、竞争加剧。所有这些现象都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影响身心健康。(一)社会环境这里所指的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局面等。中外心理学家就这些社会环境因素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如风俗习惯、道德观等,从出生之日起就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中小学生,使他们逐渐形成理想、信念、世界观、需要、动机、兴趣和态度等心理品质。不同的文化对人的心理健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有些是健康的影响,有些则是不健康的。社会意识形态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通过社会信息作为媒介的,健康的社会信息,有助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不健康的社会信息,则会造成种种危害。(二)社会风气社会风气与中小学生的关系就像自然气候与植物的关系一样,社会风气可以通过家庭、同伴、传媒等途径影响其心理健康。不良风气会使一些中小学生的心理受到扭曲,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因此,要确保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共同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净化环境,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三)学习生活环境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