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法脱硫超低排放改造中影响硫氨结晶因素探讨摘要:针对某煤化工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后出现的硫氨结晶品质差原因进行了简单探讨,并提出了初步建议。关键词:煤化工;氨法脱硫;超低排放;硫氨结晶1 概述某煤化工厂 4 台 480t/h 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后,常常出现结晶颗粒小,离心机出料困难,吸收塔浆池中的浆液呈悬浮状,离心机运转时振动大,出料湿度大等问题。尤其是,在酸性气入炉掺烧后,原烟气 SO2 浓度偏高,同时由于燃烧不充分,原烟气中存在 H2S 和硫磺,导致结晶困难、氧化率下降、浆液及硫铵产品呈黄色。该电厂在实际运转过程当中化工区产生的三种酸性气(低甲酸性气、酚回收酸性气和煤气水酸性气)全部入炉燃烧。为了确保硫铵结晶正常,颗粒达到塔内蒸发结晶的正常粒径(0.10~0.15mm),需要对相关可能性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2 原因分析及措施影响塔内蒸发结晶工艺中硫铵结晶的主要因素有:吸收塔 pH 值、氧化率、烟气中 H2S 和硫磺等杂质、氨水中酚等杂质。2.1 吸收塔 pH 值吸收塔 pH 值高,使得浓缩段的脱硫效率上升,产生了大量的亚硫酸铵。假如不能及时将亚硫酸铵氧化成硫酸铵,则会生成大量细颗粒的亚硫酸铵结晶。这种浆液呈悬浮状,黏度增加,会造成在离心机中布料不均匀,离心机运转时振动大,脱水困难等问题。高浓度硫酸铵溶液的 pH 值约 5.5。正常运转时,吸收塔浓缩段会吸收小部分 SO2,使得吸收塔的 pH值降低至 2~3。正常运转时,吸收塔浓缩段会吸收小部分 SO2,使得吸收塔溶液的 pH 值降低、呈酸性。吸收塔浓缩段浆液的温度取 60℃,通过计算可知,浓缩段浆液中溶解的 SO2 的摩尔分数 xi=3.82×10-5,H2SO3 的总浓度 c=0.XXXmol/L,[H+]=0.XXXmol/L,即 pH=2.25。可见,正常运转时,理论上吸收塔的 pH 值可以控制在 2~3。在运转过程当中,假如集液器溢流和漏液、进入浓缩段硫铵副线中含有较多的氨或者 SCR 过量的逃逸氨进入脱硫系统,则吸收塔的 pH 值会升高,严重时会超过 5。控制吸收塔 pH 值的主要措施有:1)保证集液器不溢流和漏液。通过选择合适的集液器开孔面积、液体通流面积、集液器高度以及回管管径,集液盘采纳 316L 材质,来保证集液器不溢流。2)加氨槽和氧化槽单独设置,吸收段实行分级吸收,保证二级吸收中氨完全反应。3)业主加强 SCR 加氨的控制,防止多余的氨量随原烟气进入脱硫系统。2.2 氧化率假如亚硫酸铵的氧化率低,即溶液中存在大量的亚硫酸铵,而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