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金凤五小侯晓娟一、设计思路阅读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才能潜沉于文本生动、形象的情景之中。不然,文本生动的情景就容易被单个语言文字遮掩,就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解读。所以,深入文本要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依托。只有参与才能有更深的体验,更真切的感受,更丰富的收获.参与的态度越积极,对文本的认识就越深刻。在《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中,注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二、教材分析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课文开篇气势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呼风唤雨”的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第2自然段,课文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强有力地说明,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人们生活在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只能在神话中“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但是拥有了科学技术,人类就能改造自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不再是神话,现代科学技术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可见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作用十分巨大。第5自然段中,作者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点明文章的主旨: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三、学情分析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学飞速发展的年代,学生的思维也更加的活跃,对于未来的世界,学生更加充满好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掌握有关的科学常识,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激发学生学习、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了解说明文的一般叙述方法。教学目标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一、导入: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波特兰.罗素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归根结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时代。”这个时代指的是什么时代?(20世纪)以往的时代又指的是什么?20世纪是什么样的世纪?(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什么成就了20世纪成为呼风唤雨的世纪?(是现代科学技术)是谁利用科学技术,成就了20世纪成为呼风唤雨的世纪?(人类)什么是呼风唤雨?(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神仙才可以做到。)二、学习课文内容:1、出示课件: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的发现和发明。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的奇迹般发现和发明。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的奇迹般、出乎意料发现和发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朗读2、哪个自然段介绍发明和发现?(4自然段)自学提示:默读第四自然段,a.用不同的线条划出发现、和发明的内容,读一读。b.想想:发明和发现有什么不同?(发现:存在,但没有进行深入探索和洞察。发明:从未有过,创造。)(1)20世纪我们发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