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麻醉病人的护理第四章麻醉病人的护理外科教研室罗森亮【概念】麻醉-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完全或部分失去感觉,达到手术时无痛的目的一种措施。良好的麻醉必须确保病人生命安全、术中无痛、适当肌肉松弛,以利手术操作。全麻、椎管内麻、局麻、针麻第一节全身麻醉指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病人意识丧失,全身无痛觉的麻醉方法。根据给药途径分:吸入麻醉静脉麻醉一、吸入麻醉指将挥发性麻醉剂经呼吸道吸入,在肺泡中被吸收入血,作用于中枢神经,产生可逆性抑制的麻醉方法称之。(一)适应证:适于各种手术和任何年龄病人。(二)禁忌证: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糖尿病、颅高压者。(三)常用药物:氧化亚氮(笑气)、氟烷、氨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等。一、吸入麻醉(四)吸入麻醉方法:1、开放点滴2、气管内插管麻醉深度体征适应证意识消失由清醒至呼之无反应,痛觉存在不需肌松小手术兴奋抑制R不规则,屏气、喉痉挛,痛觉过敏不宜手术浅麻醉R规则,BP略降,强剌激R、BP增强肌松要求低的手术中度麻醉R抑制,BP下降,刺激有R、P反应大多数手术深麻醉R抑制直至R停止,低BP,心律失常禁止手术,甚至心跳停止给抢救二、静脉麻醉指将麻药直接注入静脉作用中枢神经系统,使病人的意识和痛觉消失的麻醉方法。优点:诱导期短、病人舒适、便于掌握,麻醉的深浅可通过注入药物的剂量和速度来调节。常用药物:硫喷妥钠、氯胺酮、西地泮类、异丙酚类和镇痛类(芬太尼、吗啡)等。硫喷妥钠静脉麻醉是一种超短效巴比妥类静脉全麻药,小剂量有催眠作用,大剂量注射后20秒入睡,作用时间15~20分钟。(一)适应证:1、缩短全麻诱导期2、小手术,如清创缝合、小肿瘤切除等。3、控制惊厥和小儿基础麻醉(二)禁忌证:1、呼吸道有严重感染或呼吸机能障碍者;2、心功能不全硫喷妥钠静脉麻醉(三)麻醉方法:常用浓度2.5%,常用量4~6mg/kg维持10~15分钟,以后根据手术需要追加。(四)注意事项:1、易出现呼吸抑制,应缓慢推注。2、防止药液漏出血管外(PH值10~11)。氯胺酮静脉麻醉氯胺酮是非巴比妥类快速、短效全身麻醉药,能选择性抑制大脑联络径路和丘脑-新皮质系统,使其联络功能分离,痛觉消失。但意识仍清醒,又称“分离麻醉”。(一)适应证:1、不需肌松的小手术,如清创术。2、为吸入麻醉缩短诱导期。(二)禁忌证:1、高血压160/100mmHg以上者;2、心功能不全或有动脉硬化者;3、呼吸道有严重感染或呼吸机能障碍者;4、颅高压和眼压高者。氯胺酮静脉麻醉(三)麻醉方法:常用量1~2mg/kg维持15~20分钟,以后根据手术需要追加。(四)注意事项:1、麻醉中可出现一过性呼吸抑制,多因注药过快所致,应放缓注入。2、单独使用氯胺酮,苏醒时可出现精神异常兴奋,除术前给镇静剂外,术后应避免机械性刺激,保持安静。第二节椎管内麻醉将局麻药注入椎管内,暂时阻断一部分脊神经的传导,使其支配区无痛感的麻醉方法称之。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半身麻醉)分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硬膜外麻、节段性麻醉)一、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经腰穿刺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引起脊N阻滞(全脊髓麻),故位置不能太高,一般在腰段,麻醉平面上界高于T10为高位腰麻,低于T10为低位腰麻。只阻滞会阴及肛门部的骶N,则称鞍区麻醉(鞍麻)。(一)适应证:用于手术在2~3小时以内的脐以下部位的手术。(二)禁忌证:禁用于老年及3岁以下儿童,循环功能不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脊柱畸形和穿刺部位感染和麻药过敏者。(三)麻醉方法:1、配药:脑脊液比重为1.006,与2.5%普鲁卡因、1%地卡因及生理盐水的比重相等,凡高于此浓度为重比重液,低于此浓度为轻比重,临床上多用重比重液,易于调整平面。常用普鲁卡因150mg+0.1%肾上腺素0.3ml+脑脊液2.6ml配成重比重液,可维持45-90分钟。2、穿刺操作:体位→选部位→消毒铺巾→穿刺→确定在蛛网膜下腔(阻力减退破膜感、第二落空感、脑脊液滴出)→回抽脑脊液→注药→拔针→盖敷料。3、调节麻醉平面。腰椎解剖与麻醉关系二、硬脊膜外腔麻醉又称硬膜外麻醉、节段性麻醉。是将麻药注入硬脊膜外腔阻断若干对脊神经称之。可分为高位(C5~T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