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心花静静开,用心采摘开不败——浅谈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的认识内容摘要: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要善于挖掘文本的人文性,引导学生读懂文本,读懂人生,让他们的“心灵之花”美丽绽放,并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人文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让他们的人生之路五彩缤纷。要让学生立足于文本,带着自己的感情去领悟文本里面值得学习的东西,语文教师就应该学会蹲下身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先用自己的童心去发现文本的“心花”,感受它的艳丽,再引领学生走进文本,采摘“心花”,收获精神食粮,这样才能让文本中的“心灵之花”常开不败!关键词:文本阅读人文性心灵之花人生之路从上个月开始到现在,我一直都在学习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上名为《基于新课程标准修订——小学语文学科专业能力提升(远程教育)(北大)》的网络课程,并且再次阅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这本书,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感觉受益匪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懂得了“人文性”是指在特定社会文化中成长发展起来的人对有关事物、环境的主观能动反应的特性。从而引发出自己在挖掘小学语文教材的人文性方面的思考,继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书上说的这一段话:“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体现在学习材料和表达交流话题的选择上,要选择最‘有营养’(文质兼美)的作品和最值得学生‘咀嚼’的话题来组织教学;‘人文性’也体现在学习目标的把握上,要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材料或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交流的过程中,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展现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发挥或发展自己的创造才能;‘人文性’还体现在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上,在‘接受’有关的知识、思想、文化和学习方法的同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展开自主、探究的学习。”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简单地谈一谈自己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的认识。一、读懂文本,读懂人生,让心灵之花美丽绽放阳光和雨露是生命给予我们的恩赐。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是可观可感的,在那些优秀的文本里,总是蕴藏着无比珍贵的东西,就像阳光和雨露,滋润着孩子们的心。读懂文本,是让孩子们拥有学问的关键。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用心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切实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并在阅读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想方设法,通过点拨引领,去唤醒学生的人格,使其学会从文本中挖掘出里面蕴藏着的文化精髓,感悟文本中深刻的人文精神,使他们读懂来自文本灵魂深处的美好。只有这样,文本的人文性才会默默地绽放,灿烂如花。此时,1倘若学生能用心去领悟文本里面的内涵,感悟生活的真谛,就能塑造出自己健全的人格,促使自己把追求真、善、美当成是一种习惯,一直延伸到他们以后的生活历程之中去。这样一来,才能让文本开放在心灵深处的花儿永不凋谢,永远艳丽芬芳,常开不败。例如,在我们学习二年级下册的《丑小鸭》一文时,孩子们读懂了丑小鸭经历无数灾难,最后变成了白天鹅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到了文本中深刻的教育意义,才能读懂人生——人生中总会有一些挫折和痛苦,但面对痛苦与挫折,我们也不能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而应该坚强不屈地去追求自己美好的梦想,去拥有一颗善良美丽的心灵,去创造出一个个奇迹。当然,这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要正确把握文本中如此深奥的人文精神内涵是比较困难的,为此,我自己创作了一首诗歌,名为《美好的明天》,想以此来启发学生理解《丑小鸭》一文中蕴含着的教育意义。《美好的明天》的内容如下:清清的河水/蓝蓝的天/太阳公公露笑脸/水中蝌蚪乐开颜/个子小/心儿大/摇身变作小青蛙/张大嘴巴笑哈哈/每天捉虫在田间/保护庄稼功尽显小小的毛毛虫/多么不起眼/不辞辛劳/吐丝结茧/却有一天/摇身蜕变/化作彩蝶/自由穿行在花间/辛勤采蜜/翩翩起舞迷人眼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小小的幼苗/历尽风吹雨打的考验/终于长成大树参天/遭人白眼的丑小鸭/历尽磨练/摇身变作白天鹅/舒心畅游在湖面/倩影翩翩惹人羡小小少年/志向高远/把握现在/展望未来/坚强不屈/勤学苦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