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舞曲》教学设计及反思设计思路:在浓郁的音乐意境和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歌曲风格,体验和表达歌曲的情感。教学理念: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中要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的教育理念,本节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到音乐的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青春舞曲》一课的教学中,主要是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相互合作,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表现歌曲的多形式创作练习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王洛宾收集、整理的维吾尔族民歌,使学生对维族音乐有初步的认识了解和熟悉维吾尔族音乐特点,并可结合维吾尔族服装、乐器、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2、通过学唱《青春舞曲》一歌,让学生了解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风格,并从中领悟青春易逝的道理,从而更加珍惜时间,爱惜时间,个个争做勤奋向上的好学生。3、通过创编活动引导学生,自己设计节奏型为歌曲伴奏。能用简单的维族基本动作进行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合作精神。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4、学会歌曲《青春舞曲》。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不同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难点: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有要是课堂气氛活跃,充满“青春气息”,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即兴创作和歌表演活动。教具准备:课件、钢琴、打击乐器。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欣赏《掀起你的盖头来》1.播放影碟,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2.出示地图,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此民族所处的省份。欣赏并让学生讨论互动,回答出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并在地图上指出民族所处的省份的地理位置、面积;盛产的家作物:新疆蕴含的主要资源;新疆的民族风土人情及服饰特点等。学习新课一、欣赏《青春舞曲》及播放王洛宾的简介课件播放录音,引导学生说出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学生回答后作评价。介绍“西部歌王”王洛宾的概况及主要作品。认真听后,讨论并回答问题。二、学唱《青春舞曲》,并掌握主要节奏型。1.教师弹奏并范唱,引导学生学习,2.代用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哪位同学学得最快、最好。3.采用齐唱、领唱、轮唱等方式练唱,直到学生能够背唱。4.边听边跟随录音唱乐谱,同时跟着歌曲的拍子拍手,体会节拍感觉,找出主要节奏型,边唱边拍出节奏型,唱熟后填词。5.小组竞赛,采用不同的方式练唱,直到能够背唱下来。探究分析歌词引导学生讨论歌词富含的哲理是什么?学生回答后作评价。先读歌词后讨论再回答。音乐活动三、编配打击乐伴奏介绍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手鼓、萨巴依,并示范手鼓、萨巴依。1.认真听老师讲解。2.学习演奏手鼓、萨巴依。3.自制打击乐器。4.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自编与歌曲相配合的节奏。评价四、展示自制打击乐器,自编节奏。引导学生表演后,进行评价。1.展示自制打击乐器,自编节奏。2.评价出哪一组的节奏与歌曲配合起来音响效果最好。活动五、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播放维吾尔族舞蹈影碟,观看“微颤”、“绕腕”、“托帽式”、“移颈”等新疆舞的基本动作。再一次感受新疆舞别具一格的独魅力。并和学生一起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欣赏并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探究评价六、创编舞蹈动作1.把全班分成几组,指定几个有舞蹈基础的同学作为骨干,每人带领一组创编舞蹈动作。2.引导学生作评价。3.分组创编舞蹈动作,可以是新疆的,也可以是其他的。练习几分钟后向全班展示。4.评价出哪组创编得最好。合作表演《青春舞曲》把学生分成唱歌组、打击乐组、舞蹈组。各组共同表演。七、小结引导学生回答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学生回答完毕后作评价。讨论并答问题。教学反思:《青春舞曲》这课之所以产生这种效果,首先是因为歌曲贴近学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