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5起源发展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背景:古希腊工商业繁荣;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代表:普罗泰戈拉主张:①“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③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意义:积极:体现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消极: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否定制度、法律与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背景:①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②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主张: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②“美德即知识”③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以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意义: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5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背景:①西欧商品经济发展,意大利各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②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打破封建神学的束缚;③意大利所具有的古代希腊罗马丰厚的文化遗存。实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核心:人文主义成就:但丁、《神曲》,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彼特拉克、《歌集》,提出“人学”对抗“神学”,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薄伽丘、《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达·芬奇,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传播:16世纪后,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英国莎士比亚)影响:①推动了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的发展。②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背景:①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与经济掠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②文艺复兴运动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③教会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直接原因)过程:1517年,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拉开序幕扩展欧洲其他地方,形成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①认为信仰上帝就可得救,无需购买赎罪券。(因信称义)②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③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影响:民众打破对罗马教皇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6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背景概况思想家及主张影响①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反对君主专制;②自然科学发展,人的信心增强,教会说教不攻自破。③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高潮出现在法国的原因)核心:理性主义(自己思考、自己判断理解)性质:17—18世纪资产阶级发动的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主要内容:反教权、反君权和封建特权;追求民主、自由、平等、法治(资产阶级“理性王国”)高潮时期(法国):⑴伏尔泰(领袖):①抨击天主教会;②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③提倡“天赋人权”;④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⑵孟德斯鸠: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②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分权与制衡的原则;③提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论法的精神》)⑶卢梭:①“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②认为人类不平等根源是财产的私有(《社会契约论》)扩展时期(德意志):康德——对启蒙运动作了总结(《纯粹理性批判》)①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②强调人的重要性;③相信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天赋人权,同时坚持人要自律;④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⑴从思想解放角度:破除了人们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的迷信,解放了思想;⑵对法国的影响:推动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共和国;⑶对世界的影响:波及世界,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⑷从人权角度: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