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而德育不好则是危险品。不但无宜于社会且危害社会。德育必须从小培养,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培养习惯,无论是道德习惯还是学习习惯。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潜意识行为,对人生、事业、生活起着永久性的作用。良好的习惯是人一生的“道德资本”,人的一生都会享受着它的“利息”。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得主在巴黎聚会时,记者问一位科学家:“请问您在哪个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情要表示歉意……”这最重要的东西,说的就是习惯,且是从小养成终身受益的习惯。例如“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说起来简单,但必须从小培养,否则孩子长大后会吃大亏。孩子喜欢同桌的彩色铅笔,便偷偷放入自己书包。家长发现若不及时制止,孩子就认识不到此事的严重后果,结果由小及大,愈演愈烈势必难以收场。有两个小例子也能说明这一习惯的重要:北京一家企业招工,报酬颇丰。一些高学历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即将如愿以偿。最后一关是总经理面试。总经理说:“我有点急事,你们等我10分钟。”总经理走后,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们围住老板的办公桌,你翻文件,我看来信。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宣布:“面试结束,很遗憾,你们都未被录取。”同样是一个面试的故事,几位年轻人按成绩高低依次参加面试,结果前边几位滔滔不绝者均未被录取,只有最后一位成绩偏差者被聘。原来,在经理室门口横放着一把扫帚,前边几位均一一跨过,只有最后一位面试者将它轻轻拿起并立于墙角。这个微小的习惯性的动作正是决定他此次面试成功与否的关键。因而,道德习惯应为一切习惯之首。所谓“人才”,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先成“人”,才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才”。成“人”的根本便是最为基本的道德习惯。其次,才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人的一生是终身学习不断充实的一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不断汲取知识,丰富体验。日本就是一个非常重视后天学习的民族,他们不在乎此人文凭有多高,而更在意此人后天学习能力如何。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反复训练。有人计算过,一个好习惯至少要重复21次才能有可能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