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金台区课堂蕴德案例征文“学会感恩、珍爱亲情”主题班会案例宝鸡石油小学刘婷一、案例背景: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所应拥有的最起码的品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显示了我国有源远流长的感恩情怀与传统。知恩图报一直是我国传统美德中最基本的一点。不懂得感恩,就不会懂得何为人间真情,没有感恩意识,个人的其他道德更是无法建立起来。现代社会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在家里,“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为社会的主导。在家里,父母、亲人对他们的呵护与关爱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在学校,教师也总是以学生为本,注重鼓励与表扬,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张扬。按理说,在这种关爱和呵护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应当懂得父母和老师为他们所付出的辛勤和劳动。但是恰恰相反,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二、案例过程简述:1、主持人宣布“学会感恩,珍爱亲情”演讲比赛开始。2、“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伴随着合唱《感恩的心》演讲比赛拉开了帷幕。(我班有五名学生家长应邀参加了此次演讲比赛。)3、本次活动由“学会感恩,珍爱亲情”——学生演讲,“教会感恩,弘慈孝文化”——家长演讲及“身体力行,扬传统美德”——教师演讲三大板块组成。活动目的是继续加强学校的民族精神教育,教会学生感恩,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努力探寻感恩教育的途径,培植学生的感恩美德,彰显学生的生活责任感。4、活动结束后,参加的家长给予了本次活动高度评价,认为我班在德育教育的形式上作了一次成功的尝试,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能得到很好的传承,学生就能在和谐社会中得到健康的成长。三、实施效果:通过“学会感恩,珍爱亲情”的系列化教育,孩子们的言行、举止,都明显不同于以前,家长们反馈信息说孩子比以前懂事体谅多了,计较的孩子变得宽容,自私的孩子变得大方。孩子们开始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感谢朋友的帮助感谢同学的关心,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们。整个班级呈现出一片和谐友爱的氛围。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进一步懂得了“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一个人对社会对父母、对亲朋好友,要永存感恩之情,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他们在给家长的“感恩信”中写道“原来我对感恩的理解是感谢恩人,而经过学校的教育活动,我终于明白了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怀着感恩的心,感恩面前一切美好的事物,那么生命便会创造出一份人间奇迹。”“以前,常常抱怨父母因工作忙而无视我的存在,现在,我理解他们了。”“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老师教给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能力,我们应该感谢老师;他人关心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他人。”孩子只有将道德原则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自己的原则,越来越少的依赖成人给予他们的道德引导,德育目标才会实现。正如亚利斯多德在两千年前所指出的:“我们反反复复地做,就习惯成自然了。”四、反思: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德育工作始终,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对有困难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对别人对环境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学生拥有了感恩之心就会更加热爱班级、学校、家乡、祖国、世界,就会对他人充满了爱心,也就拥有了做一位高尚的人的思想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关注用鲜活生动的德育教材,适时地向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在学生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感恩赋予自己生命的父母,感恩教给自己知识的老师,感恩帮助、关心和爱护自己的那些人,感恩祖国,感恩大自然……在学生的心灵中播种了爱心和希望,消融了许多的不满与不幸。再把这种感恩之心让学生付诸于行动,并长期地坚持下去我们就会收获学生高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