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VIP免费

《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_第1页
1/10
《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_第2页
2/10
《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_第3页
3/10
别了,“不列颠尼亚”第10课短新闻两篇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也会铭记这一刻。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新闻名篇——《别了,“不列颠尼亚”》。金紫荆广场香港全景维多利亚港迪士尼乐园新闻的文体常识1.新闻的特点: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2.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标题:可分为主标题、副标题、引标题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主体:是新闻的主干、核心。要求围绕导语具体介绍新闻事实。背景:在事件的叙述中,有时还插入有关的背景材料和其他相关内容。结语:用来小结、展望、评价、激励等。新闻的文体常识新闻六要素:5个“W”和1个“H”即:Who,What,When,Where,Why和How;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指出这篇新闻的导语、主体、结语,理清思路。(1)导语(第1段):交代“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完成接载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撤离香港的使命,香港即将回归中国。作用:点题,揭示文章主旨。(2)主体(第2~10段):按照时间顺序,具体叙述了英国殖民者的告别仪式。(3)结语(第11段):为英国在香港统治的历史做小结。文章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几个场景?场景一:下午4时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场景二:晚6时15分,在添马舰东面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场景三:子夜时分,举行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中国国旗升起。场景四:0时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地运用了一些背景材料,你能找出几处?四处背景材料:港督降旗传统的介绍港督府的介绍英军占领香港历史的介绍英军对香港管治时间的介绍这篇特写中的背景材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文中运用的四处背景材料,将英军撤离香港的一系列场景放在历史背景中,就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将历史与现实用镜头的方式交错呈现,不仅画面感很强,而且使香港回归这一事件有了历史的纵深感。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题,试分析以“别了,‘不列颠尼亚’”为题的妙处。1、仿拟名篇,巧用借代,既指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又指“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管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国历史上屈辱的一段终被洗雪。2、标题一语双关,传递出中华民族在这个特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3、这个标题不仅揭示了事件的主题,而且新颖别致,寓意深刻。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重温了香港回归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了解了新闻的相关知识,学习了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并探讨了以背景材料加深事件历史纵深感的写作特色,希望同学们从中学到一些新闻写作的常识并能付诸实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