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活动方案设计学校:王朴中学学科:数学年级:初一---初三活动主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选择该主题的原因:教师通过理论学习,树立了新的教育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本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所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便成为我们教学一线的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具体活动设计方案一、指导思想:本学期,继续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研究核心,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保持教研工作思路的连续性,突出教研工作的先导性,强化校本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加大课程改革的研究力度。要通过参与校本教研,提升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基本原则:1.实践性:本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则,将研究贯穿于教学始终,坚持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2.全员性:所有任课教师是实践的主体,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教研。3.互动性:通过互相听课营造平等研讨的平台,构建互动的研究方式,在思维碰撞中形成共识。三、具体安排:㈠活动时间:每周二下午第七、八节课㈡活动地点:综合楼四楼会议室㈢活动方案活动思路:本教研活动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在课例中有针对性开展“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通过对二位教师的教学剖析和探讨,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并初步总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活动模式:“学(理论学习:结合研究主题进行理论升华)——研(同伴研讨互助,专家引领:在个人备课基础上集思广益,构思课堂教学)——讲(课堂实践)——评(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专家评议)一改(改进教学,再实践)”,进行一课三议(同一堂课,几人反复实践总结)。1.活动形式:课例主题研讨2.人员安排主持人:***主讲人:***参与人:数学组成员总结人:教研员记录人:***3.活动程序安排:校本教研的基本程序:学——研——讲——评——改。分为三个阶段:学习研讨、上课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提高。第一阶段:学习、研讨主讲人结合研究主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行理论学习,寻找相关理论的支持,邀请专业人士进行专业引领是非常重要的。然后结合一课为例进行说课。对说课我们提出“十说”:一说背景。即说学生现有的基础;说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说教学环境,重点是师生关系等。二说教材。即说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说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说教学目标的着力点,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说教给学生的知识点,说教材中的育人点等。三说理念。即说新课程的各种理念在本节课的运用。四说结构。即说教学流程,或说教学模式。说课者力求形象生动地表明自己所用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和实效性。五说策略。即说课堂教学中解决“研究的问题”的计策和谋略。说如何使教得生动,学得主动;说如何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六说学法。即说在课堂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的;说如何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的。七说依据。即说教育学、心理学、思维学等在教学中的应用。八说创新。即说与众不同之处,说独特见解之处。九说效果。即说教学目标的落实,说教学理念的落实;说评价与反思。十说改进。即说成败的原因,说措施与对策。以上“十说”在具体说课中不必面面俱到,应有所侧重。在每位参与者熟悉了教学思路后,就每个环节对主题的体现进行研讨,集思广益,确定教学设计。第二阶段:上课实践、反思改进由主讲人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上课实践,主讲人的上课和教师同伴的看课,如何看?看什么?做到“五看”:一看课堂中的教学问题是如何由学生提出来的?教师所研究的教学“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二看课堂教学是否按预期的教学程序实施?每步之间又是如何过渡的?流程是否清晰?教师的引导、设问是否有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