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蛙打呼噜(音乐游戏)执教地点:小三班执教者:潘婷三研12.26活动目标:1.学唱歌曲,并在此基础上按规则进行游戏。2.学习青蛙的叫声,并能分辨出同伴的声音。活动准备:1.青蛙头饰一个,青蛙玩具2.音乐3.相关图片4.信封活动过程:一、教师导入。1.跟随音乐幼儿与教师一起蹦蹦跳跳的回到小椅子上面。2.教师:小朋友们,昨天有一只小蜻蜓给我带来了一封信,我打开一看呀,原来是一个谜语,可是老师猜了好半天,就是猜不出来,你们能帮我猜一下吗?妈妈有腿没有尾,儿子有尾没有腿,儿子长成妈妈样,断掉尾巴长出腿。(打一动物)总结:妈妈有腿没有尾”那是青蛙,而有尾没有腿的儿子又是谁吗?(小蝌蚪)。对,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在水中游来游去,挺逗人喜爱的.他们和青蛙妈妈住在一个美丽的池塘边,慢慢的,小蝌蚪长成了青蛙。教师并讲解小蝌蚪是怎么样长成青蛙的(观看蝌蚪长成青蛙的图片)简介青蛙叫声和青蛙肚皮像小鼓。“冬天到了,小青蛙收起了小鼓,钻进了小屋。开始冬眠睡觉了。”3.幼儿讨论探索青蛙冬眠的动作。二、幼儿学唱歌曲。1.欣赏教师范唱歌曲。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3.跟着学琴声学唱歌曲三、讨论游戏玩法和规则。教师:“小青蛙就要去冬眠了,它们围成了一个圈,最后一次跟妈妈学本领。妈妈站在中间说:“小青蛙真能干,妈妈叫你打呼噜的时候,你就要立即蹲下,闭上眼睛睡觉,放手在身后。”妈妈会在一只做的最好的小青蛙手上放一个玩具,这时,你要,呱呱叫两声,让哥哥姐姐猜猜你是谁。”四、教师和幼儿共同游戏。教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扮演小青蛙,游戏要遵守游戏规则。音乐游戏小青蛙打呼噜教学反思《小青蛙打呼噜》是一首非常有趣的音乐游戏,讲述的是冬天到了,青蛙宝宝就收起了小鼓,钻进了小屋,准备冬眠。这个活动的目标是:1.学唱歌曲,并在此基础上按规则进行游戏。2.学习青蛙的叫声,并能分辨出同伴的声音。活动的开始部分以谜语来引题,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感知了小蝌蚪在渐渐长大变成青蛙的过程。然后出示青蛙玩具,以青蛙的口吻说“冬天到了,我要收起了小鼓,钻进了小屋,准备冬眠了呢。”帮助幼儿来理解歌曲的内容,了解青蛙冬天会冬眠的生活习性。“冬眠”是指什么?有哪些动物会冬眠呢?幼儿对于这些问题不是很理解,我在活动中也只好是说教式的告诉孩子:“到了冬天,天气变得很冷,小动物们可吃的东西变少了,他们找不到吃的,怎样度过又冷又饿的冬天呢?他们就想出来躲在家里睡觉,不吃也不喝,一直睡到春天再出来的好办法!这个不吃不喝、躲起来睡觉过冬的办法就叫——冬眠。”孩子们对于这个解释还是不了解,就有孩子说小朋友冬天也要冬眠的,我就用了老师们经常不知道怎么回答的时候用的一招:回家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查看,都有哪些小动物需要冬眠。我活动后反思,这是自己对于这个活动的课前准备工作没有做好,要在进行这个活动之前,利用空余时间让孩子初步的了解一下冬眠的含义,那么孩子对于这首歌曲就会有更好的理解。因为这首音乐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都很简单,孩子们很容易就学会了,在进行音乐游戏的时候积极性很高,其中最让小朋友感兴趣的是大家都希望拿到玩具.因为拿到老师给的玩具要学小青蛙"呱呱"叫两声,让闭着眼的小朋友猜猜是谁的声音.在游戏刚开始时,小朋友的反应较慢,注意力不集中,由于小班幼儿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自控能力较差,不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因此,遵守规则的能力也比较差,拿到玩具的小朋友都不学青蛙叫,都是想玩玩具,我这时候就停了下来,再次强调了一遍游戏规则,在接下来的几次游戏中,幼儿都能够遵守游戏规则,但是玩了几遍之后,玩具对它们的吸引力已经减弱,就有很多小朋友在下面开始窃窃私语了.为了进一步加深小朋友对游戏的熟练程度,我就临时决定把玩具换成了糖果.好了,这一下小朋友更来劲了,积极主动参与到游戏中去.因为拿到糖果的小朋友模仿青蛙的叫声要响亮,通过这一个教具的改变,使幼儿在游戏中将被动遵守规则转变成为一种主动行为,目标最终在愉快中完成。小青蛙打呼噜(音乐游戏)执教者:潘婷一研活动目标:1.学唱歌曲,并在此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