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起手鼓唱起歌》这是一首由韩伟作词,著名作曲家施光南作曲的富有浓郁的新疆民歌特色的歌曲。全曲由主歌、副歌两个部分构成,旋律优美而富于弹性。歌曲的第二部分紧凑的节奏以及独特的衬腔富于情趣,情绪欢快、热烈,抒发着人们对家乡和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学唱此曲时,应按《大纲》要求,指导学生把握歌曲风格、情绪和音乐形象。从演唱技巧看,应培养学生在圆润、自然的基础上,通过气息的控制,使声音更富有弹性。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打起手鼓唱起歌》,感受新疆地区独特的民族音乐风格和欢快热烈的情绪。(2)进一步训练学生控制气息和强弱的能力,训练声音的弹性,使之更好地演唱该曲。4、重点、难点(1)把握歌曲情绪,用圆润、自然的声音,充满感情地演唱全曲。(2)衬腔的音维,强弱变化时气息的控制。5、课时安排:一课时6、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光盘、钢琴等。二、说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1)在《青春舞曲》歌声中进教室(新疆民歌)(2)欣赏欢快的新疆歌舞片段(多媒体显示)创设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绪。2、导入新课导言:刚才我们通过欣赏歌曲和歌舞。感受到了这组新疆民歌带给我什么的欢快热烈情绪。今天我们要学唱的这首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的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又会给我们带来怎么样的情绪?(多媒体显示课题及词、曲作者简介)。设想:用多媒体显示课题和词曲作者简介,并以本课的难点、衬腔部分的旋律作为背景音乐。这种导入法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解决本课难点做准备。3、演示与讨论(1)教师有表情地范唱。(多媒体显示讨论题:a、这首歌曲表现什么内容和情绪?b、这首歌具有哪个地区民歌的风格特点?(2)简短讨论。(3)多媒体播放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演唱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多媒体显示讨论题C、这首歌的曲式结构;d、歌者的演唱有何特点?)。(4)简短讨论。师归纳、讲授。设想:通过演示和讨论以及教师的讲授,使学生了解该曲的情绪、内容和演唱特点,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歌唱者的表情、气息控制及强弱变化的处理,对该曲有较深的印象。4、发声练习:(1)急吸急呼的练习;(2)渐强渐弱的练习;(3)把歌曲的衬腔部分作为练声曲进行发声练习。音域1-C1-->f1(移调练习)。(4)师提出要求:a、打开喉咙;b、汪意渐强渐弱的变化;C、听琴慢练把音唱准;d、加强气息支持力,使声音富有弹性。设想:在这个环节中把歌曲的难点作为练声曲进行练习,可以一举多得,学生通过反复训练既掌握了一定的技巧,解决了难点,同时也使教学过程更为紧凑。5、学唱新歌:(1)轻声随琴直接唱歌词(师辅导纠错);(2)伴随多媒体显示的新疆风光和歌曲旋律歌唱。(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用心感受歌曲情绪)(3)集体齐声清唱。(检查音准)(4)个别抽唱。(检查掌握情况)设想:此环节拟采用多种不同方式进行,以避免以往在学唱新歌这一环节中存在的枯燥重复现象。在学唱过程中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每一遍都提出新的要求,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力求每一遍都有新的收获、提高。6、欣赏与歌曲处理:(1)多媒体播放通俗歌手田震演唱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和合唱队演唱的由此曲改编的合唱曲。(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后,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艺术处理;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合适的演唱方法或演唱形式进行表演。设想:(1)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由不同歌者用不同唱法和不同演形式演唱的《打起手鼓唱起歌》的不同魁力,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2)通过学生自己对歌曲的处理、表演,加深她们对曲子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此曲的独特风格和欢快、热烈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创作和表现音乐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7、全体用自然、圆润、富有弹性的声音,充满激情地演唱一遍。三、小结、下课。学生在欢快、轻松的音乐中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