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第1份这节课的设计各个环节都做得比较好,如学习者特征分析就很有针对性,说明萧老师对自己的学生和所教学科都很熟悉.初二学生对事物看法有自己的观点,对于与他们联系不大的地理知识的学习表现出冷漠的态度,对于教师的说理性的教学更是没兴趣;但还是爱表现自己。教学策略选择教学环境及资源的设计和考虑也非常适合本课的选题在网络教室,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我国自然资源国情、探求保护和节约资源的学习方法。紧密联系时事导入新课,紧扣地理教学目标自然资源与我们五个小组的划分非常好,基本囊括了资源的种类,使学生容易归纳、整理和记忆。第一组:农田、房子、放牧(土地)第二组:光合作用、植物、热水器(阳光)第三组:发电、运输、清洁(水资源、水能)第四组:桌子、报纸、二氧化碳(森林)第五组:炼钢铁、管道燃气、照明(矿产)我仔细核对了一下,萧老师的这次课没有注明所需课时,在课堂小结中看到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要明确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设计意图:点出本节课的落脚点,使学生更明确本节课的目标。(结束全课。)如果是一节课的内容,是不是太多了。要汇报已搜集的资料,要上网浏览新资料,要辩论讨论,还要在在讨论区上写下自己的建议......呵呵,这节在网络教室上的课不会像前面模块的那个案例,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和机会在网上打游戏和聊天了。建议:由于这个课题非常适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会涉及地理学科的诸多知识点且有拓展的空间(如根据这节课的学习成果,进一步分析研究当地的自然资源在种类、储量、开发、使用、浪费等方面的情况,给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所以可设计为一个单元教学或专题教学,多给学生老师一些时间,把这种探究做得更有价值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