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教学设计课题第23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课型新课授课教师哈十二中学王庆娟上课时间2012年11月12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毛泽东思想产生的背景,培养学生运用问题的能力。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整理归纳、概括的能力。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特点与意义,培养学生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表格、材料等形式让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教学重点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教学难点毛泽东思想产生的背景;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学方式学案导学、启发、点拨、探究、小组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以毛泽东的“最”名言录。为切入点导入新课。一、背景设置问题,毛泽东思想产生的背景是什么?看幻灯片学生结合文字与图片进行总结设疑、激发兴趣结合图片与文字,概括背景培养概括能力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过程设置表格,按时期来填写设置材料与选择题三、特点启发学生四、影响对马克思主义对新中国对中国思想学生总结本课内容教师小结:人类的文明是可以共享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是一个民族发展与强大的根本。学生填表格,学生讨论,逐层深入,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学生作答阅读教材归纳总结思考分析表格引领,内容清晰,易于识记。掌握基础知识在掌握必修一的基础上,通过对表格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引出不同观点,启发学生思考。板书设计:毛泽东思想背景过程特点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