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创造感受人生幸福的时空——济南市长清区实验小学“小组自主互助学习”的探索与思考陶继新潘玉堂【编者按】在2009年山东省首届“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评选中,潘玉堂成为济南市3位小学校长入选这一殊荣者之一。于是,不少人开始关注这位一直低调的长清区实验小学校长。其实,潘玉堂校长默默无闻的背后,是有着厚重的教育积淀的。他每年听课上百节,坚持上课和参加教研活动。正是因为长此以往扎根于教学的“大地”之中,才有了属于他自己的教育教学话语权,才有了被教师认可甚至是佩服的专家型校长形象。谈起学校的教育教学,他如数家珍,而且不时闪现真知灼见;而向更宽的教育领域拓展,他亦然能够侃侃而谈,而且切中肯綮,多有警策之语,这都源自他对幸福教育实践的执著追求。办学理念:幸福人生在这里起航【潘玉堂】托尔斯泰在《幸福论》中说:人生是为了让自己幸福而存在的。感受幸福、创造幸福是一种能力,需要教育来赋予,而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高感受和创造幸福的能力离不开教育,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学生理解究竟什么是幸福,才会懂得幸福的内涵,才能提高学生在自我实现中创造幸福的能力,才能去追求幸福的人生旅途,感受人生的意义。多年来,我们一直把幸福教育作为不懈的追求,让“幸福人生在这里起航”成为我们的办学理念。让每一名学生享受更适合的教育,让每一位教师从事更适合的教育,让学校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在这里工作着、享受着、快乐着、幸福着。【陶继新】要想让“幸福人生在这里起航”,就要研究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让师生在这个精神家园里感受到幸福。我觉得,幸福应当是久存于生命个体心中的那份具有高尚情结的快乐。这种快乐不是短暂的,更不是瞬间即逝的,而是长久的,甚至是一生的。而且,它有高尚的况味。身居高位,如果贪污腐败,不是幸福;如果家有万贯资产,但却吃喝嫖赌,也不是幸福。当有了这个基本的认识之后,就要为培养真正幸福的人而努力。【潘玉堂】幸福应该是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需要得到满足时,所获得的心理体验或感受。成长的快乐,成功的愉悦,短期目标、长远目标的达成、自我价值的实现等都会使人幸福。衡量其幸福指数的指标包括身心愉悦的程度和精神充实的程度。幸福的学习、工作、生活是一种能力,它需要后天教育的培养。教育,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培养人的生活能力,换言之,就是培养人的幸福能力:感受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而要达此目的,教育过程本身也应该是幸福的。可如今,我们的教育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难题:不少孩子感到学习很累、很苦,一些家长为孩子的学业担心,许多教师为如何处理好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而困惑、迷茫……【陶继新】幸福不只是指向未来,也应当显现于当下。可是,问问一些学生,他们是不是感受到这种幸福了呢?很多回答是否定的。学校本应当是孩子的精神圣地,是他们幸福的栖息地。可是,受“应试教育”的逼迫,幸福已经离他们而去,学习已经异化成了一场心力交瘁的苦役。可是,当在学校里感受不到幸福的时候,这种心理深层的痛苦,往往会在未来的生命历程中折射出来,从而使生命呈示出灰暗之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们关注学生的幸福状态,既是为孩子当下考虑,也是为他们的未来着想。课堂教学模式:小组自主互助学习【潘玉堂】正是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让学生幸福地学习,我们从课堂入手,进行“小组自主互助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单一的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大多数情况下课堂仍是演出“教案剧”的舞台,教师是满堂灌的“主角”,学习好的少数学生是“配角”,都在积极配合举手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数中等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课堂表面热热闹闹,实际效果却是少、慢、差、费,教师也是堤内损失堤外补,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导致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也使教师的作业批改和学生辅导压力增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现实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真正使教师树立起“为学而教”的思想,提高教学的质量效益。我们聚焦课堂,深入研究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围绕“自主互助学习”课堂的构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