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进餐时刻无锡市侨谊苗苗园朱晓悦【摘要】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幼儿可以学习很多知识和本领。对于三岁幼儿而言,“吃”在他们生活中占了重要的地位。只有吃好了,才能长成健康的身体,才有做一切事情的基础。把生活中最最细小的吃饭习惯培养好,对其他一切好习惯的养成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刚入园的幼儿离开了爸爸妈妈的细心呵护,来到了老师妈妈温暖的怀抱。各种能力的幼儿都有:有的已经能独立吃完自己的饭菜;有的连勺子都拿不稳;有的明明会吃却等着大人来喂……对于“吃”这个让家长和教师都很关心的问题,本文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从现状到原因,再到解决办法做了一个初步的总结。【关键词】生活即教育幼儿园午餐吃饭习惯【正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孩子吃饭是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也是我们教师最关心的事。对于刚入园的宝宝,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健康成长的基础,只有吃饱吃好,才能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参加各种活动。因此,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但是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优越的环境、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加之成人的溺爱,使不少幼儿养成了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无节制的吃零食等。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由此可见,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已成为普遍现象,越来越严重的危害着幼儿的身心健康与发展。因此,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其健康成长已成为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更是我们幼儿园老师关注的问题。一、目前托班幼儿存在的进餐现状与问题1、边吃边玩:午餐时间到了,在老师的要求下,宝宝们都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准备吃饭。可是刚刚吃了没几口,就有小朋友离开座位跑到娃娃家开始玩,刚刚把这个宝宝抱过来,那个宝宝又走到图书角开始拿起书翻翻。整个吃饭时间,不知道要多少个来回。2、食物含在嘴里不嚼或者一直嚼:幼儿园里午餐营养丰富,每天都是荤素搭配,粗细搭配。然而,许多幼儿偏食挑食不愿意吃粗粮,以至每每吃到粗粮时,不是不愿意吃,就是难以下咽。还有部分家庭养育过于精细,在幼儿应该从泥状食物过渡到成人食物时,没有及时转换食品的硬度,致使幼儿不习惯和适应块状食物。午餐中的肉类食物和根茎类的蔬菜就会一直在被他们放在嘴巴里嚼,直到嚼成渣还没有咽下。3、吃饭就会呕吐:这种情况也有一部分幼儿存在。由于在家里吃饭没有幼儿园里这么多的约束,他们不愿意接受约束或者不愿意吃不喜欢的菜。所以,有的幼儿会在老师喂饭时,连早上吃的一股脑全部吐出来。更严重的是,看见阿姨的餐车推进来就开始呕吐。这种情况大多是由心里原因引起的。二、不良的进餐习惯形成原因1、病理因素某些幼儿体弱多病,经常肠胃不适,上呼吸道感染,这些都会引起幼儿食欲不振。体弱幼儿的肠蠕动速度缓慢,胃内排空时间长,从而导致食欲减退。这种情况在幼儿园里并不少见。某一天,教师观察到这个幼儿突然饭量减少或者磨蹭不愿意自己动手吃饭,第一就应该想到该幼儿是否生病了,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2、饮食不当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幼儿食品也琳琅满目、层出不穷。什么酸奶、巧克力、可口可乐、果冻……等等,无不刺激着每一位幼儿,而他们的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每家都这么一个宝贝,孩子想吃啥,就给他买啥,营养没问题,致使他们无节制吃零食的现象有增无减。零食多了,幼儿的胃容量就那么大,主食对他们来说当然没有吸引力了。与此同时,幼儿的嘴巴不停地吃东西,也会增加他们的胃负担,使肠胃蠕动减慢,消化也减慢,食欲就会减退。另一个极端就是饮食过于精细化。部分家长看到偶尔孩子咽不下去或者不吃的食物想方设法给孩子补充营养,将它们磨成泥给孩子吃,以至幼儿在饮食的初期失去了咀嚼锻炼的机会,长此以往,幼儿就会越吃越挑,越来越嚼不碎。3、教养不当现代家庭条件越来越好,五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小孩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小皇帝”和“小公主”,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家长一再娇惯便使部分幼儿养成了挑食的习惯,喜欢吃的拼命吃,不喜欢吃的一口也不吃或从小没吃过的食物至今仍不肯吃。4、活动量不当在幼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