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自主学习、探究的思考(尧岗小学语文课题实验论文)尧岗小学严富豪2013年6月5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叶圣陶先生也明确指出: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既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这种最终目标,不是最终突然实现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阅读实践的反复历练中,逐步达到的。我校语文科组审时度势,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专题实验,其核心思想是既要重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能力的培养,以避免“满堂灌”“满堂问”,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思考,去发现。那么,我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呢?一、改革教学组织形式以促进自学“自主学习”,顾名思义,是自己学习。培养自学能力,最理想的是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然而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一对一的方式显然行不通。古人云“教学相长”“三人行,必有我师”。如果把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互帮互学,那对培养自学能力,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那么,该如何在一个班里分小组合作学习呢?应按学习成绩分为好、中、差之类,然后按一定的比例编成6人或8人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1名优等生、2名差生和几名中等生组成。如果合理地动用这种组织形式,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作用,极大地调动其自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小组间的竞争作用,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互帮作用,促进其自学能力的形成。二、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以落实自学我们常见到的有代表性的阅读教学程序有:1、“初读、精读、归纳整理、巩固应用”四步法。2、“初知大意、深入阅读、总结巩固”三阶段。3、“预习、读和议、写和练”三步骤。这几种阅读程序,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儿童阅读的心理过程,是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正确途径。然而,大多数教师在使用这些方法时,往往还是以“怎样教”为出发点,课堂教学中还是教师主讲、“主导”多,学生自学、自悟少。最近,我看了《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的尝试》,该文介绍了“自学—议论—讲解—练习—改错”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试验的结果证明,这样一改,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该文作者的理论和实践,值得学习和借鉴。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弄清楚,自学能力之中,包括哪些主要因素,培养自学、自究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它应由9个方面的因素组成:1、使用工具书的能力2、理解题目能力3、分段,并概括段意能力4、根据文章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能力5、捕捉中心句或概括文章中心的能力6、读懂并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重点句子、重点段落的能力7、仿效的能力8、提出问题并试着作解的能力9、做读书笔记的能力我们应该看到,这些自学能力因素的培养,需要反复地“历练”,需要大量的时间。我校提出的这个专题研究与实践,完全可以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真本色,让学生学出真我的风采。前些日子,我细细读了一篇文章,其中有几句话让我难忘:“语文死了,死在了‘应试教育’的寒夜里,死在了‘减时增效’的蹂躏中。让我们握住语文冰冷的手,去寻找她最后的生命迹象。因为,我们依然,爱着她。”我深信,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定会让语文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