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CD段C.甲图的a、b、c、d四个浓度中c是最适合贮藏的D.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解析甲图中a氧气吸收量为0,对应乙图中A点,只进行无氧呼吸;据甲图中b到c的变化判断,CO2释放量减少,对应乙图中的BC段;甲图中氧浓度为c时释放的CO2量最少,则消耗有机物最少,适于储藏;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O2吸收量与CO2释放量相等,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无酒精产生。答案B7.如图是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可产生ATP和[H]B.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产生的ATP,均可用于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等生命活动C.光合作用在叶绿体内进行,有氧呼吸在线粒体中进行D.线粒体中产生的CO2进入叶绿体内参与光合作用至少穿过6层膜结构解析选项A正确: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细胞呼吸过程中均有ATP和[H]的合成。选项B错误: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选项C错误: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选项D错误:线粒体与叶绿体均具有双层膜,同一细胞内的线粒体产生的CO2进入该细胞的叶绿体内参与光合作用穿过膜的层数最少,穿过膜的层数是4。答案A11.甲图表示小麦叶肉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的生理状态,乙图表示小麦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之间的物质变化关系图(G、X、Y表示物质,①~⑤表示过程),丙图表示小麦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所示的生理状态下,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用字母表示)。(2)乙图中的过程________发生于甲图中的B场所。物质X、Y分别代表的是________。(3)参考丙图中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甲图所示叶肉细胞所处环境中的光照强度为________。(4)试参考丙图分析,当光照强度大于7klx时,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的主要限制因素有________。(5)当光照强度为6klx时,面积为10cm2的小麦叶片,1h能合成的葡萄糖的质量为________mg。解析(1)因为甲图所示的叶绿体能吸收CO2,所以表明类囊体薄膜A上可进行光反应产生ATP,另外,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分别对应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E、线粒体基质C、线粒体内膜D。(2)B为叶绿体基质,可进行暗反应②⑤。⑤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则X表示三碳化合物;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则Y表示丙酮酸。(3)由甲图可以看出,该小麦叶肉细胞的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在丙图中表示为净光合作用速率小于0,即光照强度大于0而小于约1klx。(4)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光照强度为7klx时已达到光饱和点,故此时的主要限制因素有二氧化碳浓度、温度。(5)光照强度为6klx时,面积为10cm2的小麦叶片1h能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1mg,从线粒体中吸收0.2mg,共计1.2mg,因此能合成的葡萄糖的质量约为0.8mg。答案(1)A、C、D、E(2)②⑤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3)大于0而小于1klx(4)二氧化碳浓度、温度(5)0.812.图1为测定植物光合速率的实验装置(注:两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装置乙中的C为死植物),图2是某种绿色植物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光合速率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大气中的CO2可通过植物叶片表面的________进入植物体内。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C6H12O6)中的氧来源于原料中的________,有机物(C6H12O6)中的氧经细胞有氧呼吸后最终出现在产物________中。(2)图2中在t2时叶肉细胞内生成[H]的场所有________。t4后短暂时间内,细胞中的ATP和C3的含量变化分别是________。(3)由图2可看出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若图2纵坐标表示的是净光合速率,现要进一步研究该植物的总光合速率,应该对图1实验装置做怎样的处理?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解析(1)CO2通过叶片表面的气孔进入植物体内,参与暗反应CO2的固定,生成的C3被还原成C6H12O6,其中氧原子的转移途径为CO2→C3→C6H12O6,C6H12O6用于有氧呼吸,其氧原子的转移途径为C6H12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