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7页第八章桂林审美文化特质与旅游发展模式的重构桂林—漓江流域以自然风光闻名于世,观光旅游是桂林旅游的精粹。桂林和漓江旅游开发的成功,得益于独一无二的自然风光美景,而桂林旅游的丰厚审美文化底蕴的深度激扬,有赖于突破单一的观光旅游模式。制约桂林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旅游人数较多,而游客逗留时间不长,旅游综合效益欠佳。对于国内外的旅游者来说,来了一趟桂林,领略了漓江两岸秀丽的风光,心灵得到一次自然美的熏陶,固然印象深刻,终身难忘。但是,当今旅游发展向立体化方向转化,自然风光仅仅是旅游的一个方面,游客还需要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需要加深对不同区域民族文化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这样的旅游才是高层次高质量的。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旅游,旅游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旅游热点层出不穷,后来居上的现象屡见不鲜,桂林旅游实际上已经面临许多强劲的竞争对手。在这种国内外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深入调查桂北地区特别是漓江流域潜在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全面省思桂林旅游模式转型的各种途径,充分发挥桂北审美文化资源在新世纪桂林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已经成为一向紧迫的任务。一、人文资源价值的重估旅游既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因此,旅游必然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而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发展变化。目前国际上出现的会议旅游、工商业务旅游和购物旅游的大量增加,说明旅游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但不论旅游形式和内容如何变化,不外乎是有关物质性和精神性的两大类活动。而从当前国内外旅游演化的总体趋势来看,人们在旅游中日益重视和强调精神活动的一面。其内容基本上包括两方面即求知和审美。在旅游当中,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风景名胜的感观享受,而且还希望学习到新东西,在开阔眼界的同时增长自己的见识。当观赏自然风光时,人们想了解地形地貌的成因,关于此第2页共27页第1页共2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7页地的优美传说、其风景的独到之处等等。当游览历史古迹时,人们便很想知道有关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人物典故等。单纯的游山玩水让游客感到索然无味,倒是种种地理、历史、人文的知识让景物变得生动感人,引起游客的兴致。李书磊先生认为,现代团队旅游存在许多弊端,本以为旅游是一种解放,一种自由,其实恰恰相反,旅游变成了准军事化的行动,一杆小旗,一只小喇叭,引导你排队走路,按严格的时间表从一个景点赶到另一个景点。你可以“旅游”过一个城市而对这个城市一无所知。旅游的目的是旅游者“到此一游”的愚蠢目的和旅游开发公司的聪明目的——“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而深层次的旅游,应该让人了解山脉的走向,河流的水质,陌生的树木,口音方言,土壤庄稼,地名人姓,在旅游中体验到地理之乐。每到一个村镇,看一看村街、院落与水井,问一问村中户族的来历,搜罗一些地方志的资料,晚上细读到深夜,同白天所见所闻相互对照发明,在行万里路中读万卷书,将欣赏鸟兽草木的闲暇与关注国计民生的经济之志结合起来,地理的概念就圆满了,旅游者会觉得心明眼亮,恬恰无比。[1]旅行游览是按照一定的审美意识进行的。从本质上说,旅游是一种寻找美、发现美的活动。从物质方面得到的主要是感官或生理上的愉悦和满足,从精神方面获得的则是心理上、意识上的美的感受。随着审美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通过旅游来获得审美享受的欲望也更为强烈。而民俗文化的旅游能够满足旅游者求知与审美两个方面的需要。多姿多彩的民俗,让游客了解到异域异族的生活图景,各式各样的饮食、服饰、居住、婚娶、节日等习俗给游客许多新的见识,这些必将极大地充实游客的旅途见闻。民俗文化给旅游者以风土人情美的美感体验,民俗的“土、俗、雅、趣”让旅游者感受到自然、秀美、淳朴和亲切。在民俗中,既有艺术之美,还有人情之美。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是适应现代人求知和审美需求的重要手段。审美文化底蕴与旅游开发存在密切的相互制衡关系,审美文化使旅游变得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