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和消除家园误会无锡市爱童幼儿园冯幸芝【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而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应结合《指南》精神,和家长们共同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正确理解3-6岁儿童的"学习",对幼儿的发展怀有合理的期望。家园间形成建立的优质教育合力能为幼儿创设健康、积极、愉悦的活动环境,使其得以快乐、主动、自信地成长。【关键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家长、幼儿、幼儿园、家园合作【正文】一天,我正在吃晚饭突然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没等我说完“你好!”对方已怒气冲冲的质问:“冯老师,我们家黄浩阳很笨吗?还是他不是你班上的孩子?”“没有呀,阳阳认真、有礼貌,挺好的”,我被她问的莫名其妙,但立马回答。“我还以为我家孩子很差,现在连上课都没资格了呢!孩子今天非常难过,回家后晚饭都不吃,说老师不喜欢他,不让他上课。冯老师,你们是什么意思啊?“我被他这样一问也一愣,连忙问究竟是怎么回事?他说:“今天上午,你们幼儿园里不是有开课的活动吗,为什么有些孩子轮上的,我们家黄浩阳就轮不上呢?为什么不公平的对待每个孩子?”他这么一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今天上午我上公开课,所以按小组划分,一半孩子来上,这么巧他家的孩子这回没有轮上。虽然我也预估到了这个问题,在班里已经对孩子们解释过,可是想不到……。我立即向他解释,可是这位家长正在气头上,哪里听得进去啊,还一个劲的说:“当初,我还是你们园长介绍来你班上的呢?(他与园长正好是邻居),心想我们大家都认识,而且我们又是同行,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的。你应该会好好照顾我们家的孩子的,现在竟然把他排除在外,你让我们怎么想呢?”他噼里啪啦地在电话那头说了很多,我在电话这头一个劲的解释和道歉,可是他依然不解气,“啪”一下就把电话挂了。望着手里的手机,我久久不能平静。一、反思与分析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对幼教工作的信任和支持将促进教师得心应手地开展教育工作。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众多的实际问题:家长因自身素质的差异会引发不同的教育需求;个别家长对教育抱有过高的期望值;部分家长的“儿童崇拜论”等因素导致家园沟通不畅,甚至形成了或深或浅的家园误会,有些误会甚至进一步导致了家园矛盾。因此,尽量避免和消除家园误会是实现家园合作的重要前提。在上述案例发生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家长的不满是情有可原的。换位思考,如果我们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拒绝在群体之外,难免会因此而产生负面情绪。反思整个事件:首先,我应当加强对孩子日常活动中的观察和指导。其次,要积极的采取措施,和家长沟通,最后尽快消除家长对教师工作的不信任感成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措施与效果1、家访,深入了解。意识到工作的不足,我想法设法抓住机会,积极的和阳阳爸爸沟通。还主动打电话给他爸爸,提出家访的要求,受到了他们的欢迎。家访那天我一走进他们的家门就握住阳阳妈妈的手,向她表示了最真挚的歉意,并真诚的提出了和他们聊聊的想法,希望进一步了解阳阳的真实情况。他们告诉我因为阳阳从小性格很内向,胆子就小,比较的腼腆。虽然他爸爸也经常带着他上公共场合,但是效果不怎么大,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子上了幼儿园能有所改变。与其他小朋友相比,阳阳确实有许多方面需要努力才能赶上别人。他们希望他能“爱学习,快乐地学习。”并且能和小朋友打成一片,能活泼一点。但是就不让她参加公开课活动这一事件,他们就是觉得我们老师有所选择,他们觉得心里有气,觉的老师就是看不起自己的孩子。听了以后,我发现问题大了,于是急忙耐心的向他们解释事情的经过与种种,听完我的讲述和解释后,他们恍然大悟,说:“想不到幼儿园的工作这么繁琐啊,冯老师是我们错怪你了。”阳阳爸爸也真诚的向我道歉,希望得到我的谅解。一件事情就这样在我的努力下解决了,我内心波涛汹涌。家访后我明确了家长的教育需求:希望孩子能亲近老师,以此消除对老师的敬畏感;希望老师能多给孩子鼓励,帮助她树立自信;希望孩子能主动参加活动,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