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能和态度评价一、不同学科的学习能力我国中小学实行分科课程,学生在学习并掌握一门学科知识、技能的同时,还会形成一定的该学科能力。(一)这种学科能力包括两个层次:1、对该学科知识、技能模式的识别、判断、学科化,并能用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科的特殊能力。中小学学生的学科能力形成需要由一段时间的学科知识、技能学习经历,在多次与学科知识、技能打交道的过程中体验、感悟、积累一定的解决学科问题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科能力。(二)学科能力的形成学科能力的形成首先与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投入程度,尤其是在学习该学科知识技能过程中的思维投入程度有关。其次,学生的学科能力形成还与教师的学科素养有关。(三)PISA项目PISA是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发起的一项国际比较研究。通过对即将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等关键领域的素养表现,评判他们全面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学习能力。PISA项目把学生的阅读、数学、科学能力分为六个不同的精熟度,并给出了不同精熟度学生将来能够对社会作贡献的程度。PISA对三个领域能力的定义:1、阅读能力:PISA定义的阅读能力包括情境、阅读对象、文本、认知活动四方面。2、数学能力:PISA对数学能力的测评从内容、情境、数学化过程与能力三方面进行解析性分析,内容包括空间和图形、变化和关系、数量、不确定性四大领域。与此相关的数学操作性设计包括收集与采集数据、数据整理与分析、数据可视化(由数据做成图表、可直观据此作出判断)、概率推断与推论等等。与数学问题有关的呈现情境包括:(1)与学生个人的日常活动直接有关的个人情境;(2)出现在学校学习或工作中需要用数学解答问题的教育或职业情境;(3)在社区或更大范围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理解、建模、知识和技能评估可能对公共生活产生某种影响的外部情境及其有关方面;(4)涉及对一个技术过程、理论问题、或抽象数学问题科学情境。其中个人情境学生最熟悉,科学情境最陌生。数学化过程与能力是指学生面对一个现实问题能从中发现运用数学问题的情境,并依据数学学科能力对其进行再组织。包括提出假设、整合信息、找出规律、提出一个适当的数学模型。3、科学能力:PISA在科学能力的解析性分析中包含了四个方面:(1)物质系统、生命系统、地球与空间系统、技术系统以及关于科学探究、科学解释组成的科学知识;(2)坚持科学探究、科学学习的自我信念、科学兴趣、对资源和环境责任感组成的科学态度;(3)个人、社会、全球三方面组成的科学情境;(4)识别科学议题、科学地解释现象、运用科学证据组成的科学能力。前三方面是科学能力的基础和背景,科学能力则是前三方面的综合表现。科学能力的核心内容是:识别科学问题,科学地解释现象和运用科学证据。使用情境、学科内容识别、学科问题解决、对实际问题的解释是学科能力测试的关键因素。二、学科能力的评价与表述学科能力的评价方法主要采用纸笔测验和表现评价,对有特别需要追踪研究的对象,也可采用成长档案的方法。用纸笔测验开展学科能力评价,首先要对学科能力进行解析性分析,按解析分析因素设计相应的测试题。阅读能力测试题需要从文本背景、形式、类型、认知活动四方面着手设计。数学能力测试题需要从内容、情境、数学化过程与方法三方面着手设计。科学能力测试需从内容、态度、情境、能力四方面着手设计。能力评价的结果表述方式与评价目的有关。三、学科学习的态度评价与表述学习态度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国家新课程将原来的学科“两基”目标改成了“三维”目标,增加了很重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1、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情绪倾向,是态度和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假如有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很喜欢,就会花时间和精力在上面。假如没兴趣、不喜欢,当然就不会积极主动投入了。情感除了学科内容自身对学生的兴趣激发、吸引力大小有关,还与该学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有关。2、价值观则与学科自身的地位以及它的内容本身带给学生的价值取向有关。渗透在学科内容中的价值观应该是学生在学习该学科知识技能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