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级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优秀论文评选申报表论文名称:《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作者姓名:王彩霞联系方式:18627823179通讯地址: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工作单位: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合作者姓名:无论文材料类别:论文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内容摘要:时至今日,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课程理念不断更新,在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在学生对写作毫无兴趣的情况下,就急于进行写作指导,结果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因为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所以就不会主动参入到作文教学中来,因此老师应该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策略,来达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的。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应该尝试:先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目标再引导学生写日记,自由表达真实自我;然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发现生活的美;并注重从欣赏包容的角度来批改和讲评学生作文,还要让学生参入到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中来,让他们成为作文批改和讲评的主人。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兴趣、学生主体作用人们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学生才可能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主人。但是,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常常看到一些与之背道而驰的现象:老师们从对工作对学生负责的角度考虑,如果不指导,老师就不能称之为老师,而学生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怎么会写好作文呢?所以我们老师往往在学生对写作还没有兴趣的情况下就挖空心思、想方设法进行作文指导,满以为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了,然而,事与愿违:因为学生对写作毫无兴趣,完全听不进你的作文指导,所以长此以往,许多学生对写作不仅没有兴趣,而且变本加厉——更加厌恶写作文了,就更不用说主动参入作文教学,也更不用说提高写作水平了;老师呢,因为没有学生的主动参入,所以愈是怕作文教学了,面对作文教学表现得力不从心,甚至是无可奈何、束手无策。这里,我又想起了那些优秀的作家们,他们有时为了完成自己的文学创作,毅然放弃城市优厚的生活环境,专门跑到那些艰苦的地方去体验生活,这说明了什么呢?毋庸置疑,这说明他们对写作的兴趣——他们对自己还未完成而即将完成的文学创作满怀极大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这些事实表明:在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的情况下,老师最好不要盲目地强化作文指导,而要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策略,来达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的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众所周知,它的意思是做任何事兴趣十分重要,没有兴趣将事倍功半,甚至一无所获。因此,在这里我只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谈谈几点肤浅的看法,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一)培养兴趣发挥主体作用——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目标”既然已经明确了兴趣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那么,首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目标”——包括作文目标、学期目标、写作意义。这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源泉和动力。换句话说,学生明确了以上写作目标才有可能对写作产生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可能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主体。这就好比举世闻名的航海家麦哲伦一样,当年在他准备带着他的船队出发之前,他肯定在心中早已拟定了一个伟大的目标,于是才有了他那样伟大的壮举。所以首先要在学生心中确立写作目标,这个目标有三点:(1)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作文目标即好作文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在心里确立一个“模式”,好依“葫芦”画瓢。要知道,对学生光凭脱离实际的高谈阔论是无济于事的,得来点实际的例子: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一下优秀作家的作品,感受一下优秀作品的文学魅力,这可能会让他们觉得可望不可即;那么,就再让学生欣赏一下学生自己身边的优秀作文,让他们感觉看得见摸得着。最后引导学生自己谈谈这些作文好在哪里,小结一下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2)如果把一学期的写作当做一次长跑,那么,在“写作长跑”前,就应该引导学生明确规则,明确前进目标:每月评比日记和作文,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民主集中的原则,凡被多数学生公认的作文为班级优秀作文;每月优秀作文较多的学生就荣获当月“作文之最”或“小作家”的称号;然后累计每月的成绩,凡一学期优秀作文篇数最多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