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课题是《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堂科学课。•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小车的运动》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一切都在运动中”单元的第4课,让学生在学习了《运动的方式》的基础上,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展开具体的探究活动,需要课时为一课时。教材中,以学生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提出问题:小车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假设,采用“控制变量”方法来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二、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是很感兴趣的,每次上科学课,他们都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而且上课经常会有一些视频、动画等,他们很喜欢。虽然他们对一些事物有了前概念,但有的是错误的,有的是正确的,必须让他们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班级中男生比较多,因此课堂比较活跃,学生的反应也很好,他们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认真听课,对于提出的问题能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他们小组合作的能力还不是很好,必须多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为他们做好分工,让他们很好的合作。对于个别比较少发言的学生,课堂上可以多让他们起来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能忽视这一部分学生。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收集证据的重要方法。2.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收集证据。•能够通过测量收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意识到科学方法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教学重点:知道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相关结论。•教学难点:能够使用“控制变量法”搜集证据;知道什么是“变量”、怎样“控制变量”。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课件展示、指导法、实验法、讨论法。本课利用多媒体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从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讨论、自主设计、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通过质疑、小组交流、设计方案、合作实验、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采用这些方法的理论根据:根据对教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分析,结合《新课程》中的“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等基本理念,教师应做好学生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教学中借助视频、课件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呈现出来,使学生直接地接受并能使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提高,很好的掌握了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四、板书设计:小车的运动与拉力有关。拉力大,小车运动得快;拉力小,小车运动的慢。与小车的重量有关。小车轻,小车运动得快;小车重,小车运动的慢。与路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光滑,小车运动得快;粗糙,小车运动的慢。…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2、资源准备:视频、课件PPT、实验记录单、小车、绳子、钩码、秒表。3、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一定会接触到很多车,在小的时候一定玩过许多玩具车,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辆玩具车,看看谁会玩,给大家展示一下,生:到台前玩玩具车。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玩具车比赛,其他学生观察,有什么发现?生:汇报观察发现。师问:那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板书:小车的运动)【设计说明:小车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许多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早就玩过小车。这个环节主要是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储备,让学生从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中对小车的运动的快慢进行研究。提高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师:有了问题,大家来发表一下各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