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阅读理解是英语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是进行英语教学的重要版块,是读者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只有掌握了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坚持训练,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在实际地阅读教学中,提倡精读和泛读相结合,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挖掘每个学生学习语言的潜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阅读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重头戏,如何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有效地提高阅读质量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重中之重。我认为可以从读前有效导入,读中引导纠错,读后加强巩固三方面入手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综合能力。由此做了以下一些小小的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第一读前。兴趣作为激发学生阅读动机的关键因素,读前相关知识的储备及教师的精心导入显得尤为重要。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在中学阶段课业繁重的情况下教授,尤其是在教训环境和条件相对落后农村就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前情绪和心理上是否有充分的准备,如:课外知识及相关即将阅读内容的文化背景等。由于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能在阅读过程中不会有不知所云的感受。因此,读前教师应先在知识体系及词汇上给予学生足够的帮助,亦可提前布置预习作业。第二读中。教材中阅读材料的整体教学可以说是为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具体实施及操作的过程。课堂整体设计为提高阅读效率创设良好条件。怎样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思想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怎样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从而提高其运用语言的能力?我在阅读教学中采用了理解阅读法,即分为三个阶段:找到关键词→根据关键词扩句理解段落大意→体会整篇文章结构和中心思想。具体过程如下:首先鼓励学生在快速浏览每一段后大胆说出他所认为的能概括本段大意的一个词。学生会目的明确地投入快速阅读中并积极猜词以查自己是否做到了快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由于该方法具有时间短的特点,易见时效性,学生中无形中形成了你赶我超的竞争心理效应,是快速阅读真正落到了实处调动全体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总结该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意图,将文章的教育意义渗透到对文章思想升华当中。第三读后。课堂阅读作为学生提升自身阅读能力的平台毕竟是有限的。如果说课堂上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那么课后相对应的阅读练习对于学生巩固在课堂上初步形成的正确阅读思维模式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学生惰性使然,课下缺乏监督,不良的学习习惯十分不利于该阶段的目标任务的完成。有许多学生在完成布置的阅读作业时有乱填几个答案以应付差事的现象。因此我采用了以下做法:(1)要求学生提前背会该单元单词,提前听写检查,在上整体阅读课时帮助他们把单词再放入真实语境中加深记忆。要求学生每天完成一到两篇阅读材料(一般为相关本单元的配套练习)每两天小组长检查或每天学生互查。对于部分学生自律性差经常抄袭他人答案者,会被做为重点抽查对象。如提前在全班公布下节课由其利用课前五分钟为大家讲解某篇文章,要求达到流利地完成任务。英语阅读与训练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文学修养。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有十二分的耐心和毅力,教师指导并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鼓励他们多练,终能看到成效。鼓励学生进行适量的课外阅读,在阅读中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