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金台区李家崖小学杨雪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读课文,交流讨论,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殊含义。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能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3、使学生感悟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能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教学难点:使学生感悟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教学准备:1、课文PPT课件。(自制)2、课前发放《“扫一室”与“扫天下”》学习单每人一份。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设置悬念。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滴水、一粒米有多大的作用吗?(生自由回答)2、师:老师在课前,也做了一个深入细致的调查,请看大屏幕——你知道吗?我们每人每天浪费一滴水,我国13亿人口就会浪费13亿滴水,相当于260吨水,如果每人每天要吃十千克的水,这些水可供一个人吃26000天,也就是70年。如果每人浪费一粒米,全国每天浪费掉13亿粒米,一粒米大约重0.025克,这13亿粒米大约重75吨,假如一个人一天能吃掉0.75克米,这些米足够一个人吃10万天,也就是274年。3、师:同学们,看到这组数据,你想说什么?4、师:米粒、水滴虽小,但聚集起来能办大事情,解决大问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跟这个小与大有关系。(师板书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5、师: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二、检查预习,扫除障碍。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懒散寒暄着实肮脏污浊不禁志存高远乱七八糟满不在乎轰轰烈烈理直气壮2、完成助学单“预习检测”部分:视情况点拨多音字:散()()着()()()本文中应读作:懒散()着实()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大家刚才所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的大声朗读课文,在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笔在课文中圈画出与你的问题相关的语句。2、谁来说一说你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大胆一点,怎么想就怎么说,不要害说错。能够在课堂上有勇气说出自己看法的孩子才是最令人赞赏的!(学生自由畅说)3、刚才老师认真听了听每位发言的同学的看法,发现大家读书都读得非常仔细,说到了课文的方方面面,那我们接下来就一起进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去学习、体会吧!四、品味感悟,激发思考。1、请同学们自由的轻声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①师主要引导:青年陈蕃的特点(陈蕃的志存高远,喜好读书和生活懒散。学习“但”字所构成的转折句的用法。(前句和后句意思完全相反,甚至有些矛盾,这时连接前后两句话就要用上“但”或者“但是”))明白了吗?②课件出示: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却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③指导朗读。读的时候也要注意于其上的转折哦!2、师:为什么这样一位志存高远、喜好读书的优秀青年生活却很懒散呢?让我们走进他的书房去看看吧!①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找出描写陈蕃生活懒散的段落读一读,完成助学单“互助学习”部分的第1小题。(小组合作认真读一读课文第三小节,并联系课文理解“着实”“污浊”这两个词语的含义。)②展示交流。老师请你用一个文中的词语形容陈蕃书房的情景:又脏又乱!那无非就是脏和乱,这样写行吗?(出示课件:屋子里很乱,桌子上有书和杂物,上面有灰尘;地上有垃圾,墙壁上有蜘蛛网,屋里肮脏,空气污浊。)③谁来用读给大家再现一下这件又脏又乱的书房!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陈蕃家里的来客,面对此情此景,你会对陈蕃说什么?④看看来拜访的客人薛勤是怎么说的?(和大家的说法基本一致)3、师:面对客人的疑问,陈蕃的表现又如何呢?①指名朗读第四小节陈蕃说的话。②课件出示:“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不会)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闲情学生替换说法(出示替换后的句子);再引入反问句(像这种类型的句子叫反问句);最后体会反问句的好处:语气强烈,更能突出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指导朗读。)4、你们赞同陈蕃的观点吗?薛勤也和你们一样,看看他是怎么对陈蕃说的!①师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