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课例导入和专题讲座的基础上,通过互动研讨的形式,凝聚学科专家及一线教师,对小学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希望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参训教师能够进一步了解汉语拼音、识字教学目标选择要领以及教学实施的方法,了解书写形态与写字质量的关系,同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汉语拼音、识字和写字教学实践中的有关问题,尝试改进教学。信息技术环境中的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主持人(王剑宜):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课程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识字教学以及相应的汉语拼音教学如何才能让孩子学得高效而快乐?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参与课程实验的朱玉明、刘鹰、李晓艳、王剑宜老师是怎么说的。王剑宜:对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来说,很多老师都在想尽办法,千方百计地总结各种好的办法,我们南山实验进行“八岁能读会写”实验几年以来,关于识字这一块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因为我们觉得大量阅读对于孩子是至关重要的,能够快速地起步阅读,大量识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刘鹰:实际上我们识字的目标就是为了抢占阅读这块阵地。既然识字的目标是为了尽快阅读,那么识字的目标就不需要那么高,会认就行,我们在识字的时候把目标定得非常明确,实际上也是相对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我感觉过去我们仿佛是为了识字而识字,为了写字而写字,其实学生是非常辛苦的,老师也教得非常辛苦。我有一种感受,其实孩子在学前已经有大量的词汇量了,据专家研究大概有三千多,比如说,春天、地板、桌椅,每个词义他都知道,(李晓艳:就是口头语言)那么识字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他已经知道的这些字词和它们的符号构筑起一种联系,那么我们的状态就是让孩子在字音与字形之间构筑起一种桥梁,所以我们对字义、组词等这样一些比较繁琐的可能会增加孩子负担的教学是尽量避开的,我们的目的非常单纯,直奔主题,识字——起步阅读。朱玉明:我们这个实验识字与阅读基本上是同步的。以前教学当中一二年级就是识字,最多读几篇课文,但是我们现在的实验是识字与阅读同时进行的。孩子刚识字就给他文本;刚认识的字,就马上做“字宝宝搬家”等游戏。刘鹰:就是给他语境。今天识了几个字,我可以编个小故事,把它们插在里面,马上让他去读,非常有成就感。朱玉明:识字与阅读同时起步,识字是为了阅读,同时阅读也促进了识字。孩子认了这个字,只有在后来的阅读中反复再现,反复看,他才不会回生,否则的话,你认得的字不去看,不经常在阅读中碰到的话,回生率是非常高的。刘鹰:这个我很有体会,因为我以前教过部件识字,也是大量识字,但是到最后效果非常不好,我在处理时就是跟阅读隔离开了。阅读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就像朱老师说的,阅读可以巩固汉字,同时是一个滚雪球的方式,他可以不断在阅读当中认识一些自己不会的,碰个面啊,第二次、第三次,慢慢地,在阅读中像滚雪球一样,只会越来越多,不会返生。王剑宜:另外,就像一个字,原来认识的,跟不认识的组合在一起后,连蒙带猜地就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朱玉明:另外,这个字就见了面,下次我们教到的时候,他就已经眼熟了。它接受起来就会更快一点,识字效果也会更好一些。李晓艳:在识字与阅读同步这一块我们也是做足了功夫的。我们的老师在最开始的时候,甚至在孩子还不能阅读的时候,就培养他阅读的兴趣、良好的习惯。如有的老师把绘本根据孩子的情况分成几个层次,字很少的,字稍微多一点儿的,字更多一点儿,A、B、C几类,让不同的孩子都有书可读。从最开始,入学时就让孩子和书亲近起来,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有了,字一点一点积累起来,量多了,很自然地孩子就可以阅读了,到后来我们的识字就很轻松,不觉得回生啊,复习巩固的方法就是阅读。刘鹰:对,我觉得我们是尝到了阅读对识字的甜头,我们是早早地,一起步就阅读。我记得一开始读绘本时,其实有些字他是不认识的,但只要一碰到认识的字,他就高兴地叫:“这是我们学过的”、“这是我们刚刚学过的”,特别有成就感,认了字马上就可以读。朱玉明:而且他觉得识字有用。我有一个学生,上课时认了字,课间她在读一本书,读到了课上教的一个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