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随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随想XX市XX县区周健当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在整个政法部门开展得如火如荼,这是因为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质上就是政法工作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合理借鉴中外法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基础上形成的,是科学的、先进的理念,为当前和今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指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可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我区各级领导和局党组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委政法委,区法治理念领导小组、司法局党组就这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作了专项动员和部署,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不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最基本的内容是在我们国家法制建设的过程中,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应当遵循的依法治国、公平正义、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等这些具体理念。前提就是必须坚持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念下,不能脱离这个实际。我们各项工作要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树立大局意识,树立服务意识,树立责任意识。对于司法行政工作,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最基本的客观要求,不能单纯的做一些司法行政工作,不能把司法行政工作独立与社会主义特色建设的客观实际,在工作过程中要树立大局意识,树立服务意识,树立责任意识。什么是理念。我个人通过学习认为。理念是指信念、思想和观念。法治理念是人们对法律的功能、作用和法律实施所持有的内心信念和观念,一定的法治理念是由一定的社会制度、第1页共7页法律文化和价值观念所决定,如果一旦形成,便相对固化于人们的思想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持久性,有什么样的法治理念,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执法及守法行为。因此,可以说法治理念是法治活动的灵魂,决定着法治行为及法治效果。另一方面,法治理念的形成和树立又具有长期性、不稳定性,需要全体政法干警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不断深化、与时俱进。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内涵,一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二是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人人都要自觉把法律作为指导和规范自身社会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三是严格依法办事。坚持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政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认识,从执法的角度加深对依法治国丰富内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精神,进一步加深认识有助于严格依法办事的各项制度建设,将对树立和维护法律的权威,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产生积极作用。同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治国的基本方略,是我国总结历史经验后加以确立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方面,曾经有过深刻的教训。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受传统文化中“人治”思想的影响,法律虚无主义盛行。“文化大革命”中,本身还很不健全的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法律荡然无存,全社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基本人权遭到践踏,冤假错案不计其数。“文革”结束以后,邓小平同志在反思我们过去所犯的错误、所走的弯路时指出,这些“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文化大革命”中法制被严重破坏、无法无天的惨痛教训,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第2页共7页法制”,加强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