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之古代诗歌景物形象鉴赏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A、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偏重抒情的诗歌)B、作品中特定人物形象(偏重叙事的诗歌)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借以表达主观感情的载体事物形事物形象象((咏咏物诗物诗))(偏重写景的诗歌)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自然界中的万物,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景物形象物象:景象:写物——托物言志写景——借景抒情形象鉴赏·景与物同:形式上相似,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2、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喜、怒、乐、哀、愁等)。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人生态度和人生感悟,表达一种思想、志向。。异:1、借景抒情的“景”指自然风景托物言志的“物”常是某种具有象征意味的物品,诗人借助此象征意味来表明自己的“志”。3、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形象鉴赏·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异同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辨析:下列诗句属于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形象鉴赏·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意象是诗歌艺术构思的形象元件,诗歌的意义就是由若干意象的内蕴所组成的。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借景抒情类解题步骤:1、列举景物2、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的氛围(气氛、意境)3、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形象鉴赏·景物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列举景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半黄的疏桐等分析氛围:衰残、凄凉的秋景处境:行人羁旅抱病独苦抒发情感:抒写了作者的旅愁乡思。例题展示一(07四川):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尘垢:尘埃。列举景物:开阔的原野、明净的空气、河边渡头、城门楼、村边的绿树,银白色的河水、青翠的峰峦、初夏田间的农忙情景分析氛围:清新明净、秀丽、明朗抒发情感: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例题展示二07全国Ⅱ组织答案步骤:1、列举景物,分析、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手法)2、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形象鉴赏·景鉴赏思维切入点:1、筛选景物,注意景物本身的特点;2、抓描写景物的修饰性词语。(注意画面的色调)1、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2008年高考天津卷)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课堂训练参考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意:诗人主观情感象:诗中客观形象人物景意象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形象[题型——意象类]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①。艭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晚:归艘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用“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